警惕“烟卡热”别让孩子陷入不良嗜好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综合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近日,网络上几则新闻闯入大众视野,为全社会敲响了警钟。先是有小孩子在激烈争抢烟卡时大打出手,矛盾失控,最终被民警带进了派出所;又有懵懂孩童,全然不顾身旁呼啸而过的车流危险,只为一张烟卡,竟跑到车水马龙的高速公路上弯腰捡拾;更令人心疼的是,个别孩子痴迷拍烟卡游戏,长时间跪地、双手反复摩擦粗糙地面,拍到双手溃烂,伤口红肿化脓,触目惊心。这些画面,无一不让“烟卡”瞬间成为舆论焦点。
  校园周边的“烟卡热”
  在中小学周边,“烟卡热”正呈愈演愈烈之势,不少孩子都卷入这场风潮。小都同学堪称烟卡收集的“小行家”,平日里他收集烟卡的“底气”源自爸爸抽烟,每当爸爸抽完烟,他便将烟卡悉心攒下。赢了对手时那份纯粹的高兴劲儿,是他沉迷于此的动力源泉,闲暇在家,父子俩还常就着烟卡互相拍打逗乐。小都觉得,这既是自己的“小成就”,也是亲子间别样的互动。
  赵华宇同学的经历也颇具代表性。开学那会儿,眼瞅着身边小朋友纷纷玩起烟卡,他也不甘落后,投身其中。起初,赵同学积极性并不高,可看到大伙都热衷于此,他那股子倔强劲儿就上来了,自家烟盒不够,还跑去捡别人丢弃的。家长知晓后忧心不已,赶忙让赵爸爸把烟盒都留下来给孩子,生怕孩子在外沾染细菌或惹上其他麻烦。虽说赵同学玩起来不算太痴迷,但跟风心理作祟,手里也攥着几张烟卡。孩子还透露:“有的小朋友会在垃圾桶里捡烟盒呢!”这让家长愈发警惕,多次劝阻孩子别再去捡。好在近期,赵同学对烟卡的热情渐渐消散。
  刚上中班的团团年纪虽小,心思却不少。幼儿园里不少小朋友都开始攒烟卡,团团不甘落单。他平时不爱跟同龄小朋友嬉闹,反倒钟情与大孩子玩耍,为顺利融入大孩子的游戏圈,便拼命缠着爸爸攒下烟卡,当作“社交利器”送给大哥哥们,满心期许能借此收获友谊,融入心仪的小团体。
  烟卡背后的隐忧与乱象
  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负责人崔晓磊律师指出,烟卡售卖行为本身就“问题重重”。烟卡隶属香烟附属品,我国法律明令禁止青少年接触香烟,商家也绝不能将香烟及关联物品售卖给青少年。可当下,烟卡热却让孩子们千方百计接触香烟:“我亲眼见过,有小孩在饭店径直走向用餐客人,大大咧咧问道‘叔叔你的烟抽完没有?烟盒给我’;还有把父亲没抽完香烟的烟盒偷偷拿走的;更有甚者,借口给爸爸买烟,到便利店掏钱买烟,只为留下烟盒。”长此以往,青少年不知不觉间频繁触碰香烟,隐患不容小觑。
  烟卡的玩法更是暗藏“玄机”,近似早年的拍洋画。孩子们玩的时候,不仅比拼谁把卡片拍翻,还会下注,依照烟盒价格不同精心配比赌注,一套简易却系统的玩法悄然成型。网络交易平台沦为烟卡交易“重灾区”,闲鱼、淘宝等平台不时冒出稀缺烟卡售卖信息。像知名的“和天下”烟卡,初始标价5元,经孩子们拿着父母手机激烈竞拍,一路水涨船高,最终成交价竟达25元。个别心思活络的孩子深谙其中门道,集齐贵重烟卡后,转手加价卖给同班、同校同学,妄图从中谋取差价。
  崔律师表示,烟卡在小学生中盛行,部分成年人难辞其咎。他们精准捕捉到“商机”,把寻常的烟盒包装制成烟卡,堂而皇之挂在网上售卖。一盒普通香烟或许几十元,做成烟卡摇身一变,身价倍增,能卖到几十甚至上百元。这些商家毫无底线,肆意哄抬价格,只为谋取暴利。例如,有商家囤积大量某高端香烟烟卡,限量放出,营造稀缺氛围,引得孩子们竞相争抢,全然不顾此举扰乱市场、带坏风气。更有甚者,炮制虚假宣传,声称手中烟卡“独一无二”“保值增值”,蛊惑心智尚不成熟的青少年。
  其他解压玩具同样需仔细甄别
  与烟卡类似的还有小马宝莉卡,这类卡片深受女孩子喜爱,成为热门解压玩具。它以盲盒形式售卖,盒内卡片有普通、稀有之分,稀有卡片身价不菲,网传最贵的金卡能拍出二十多万高价,不仅国内二手平台抢手,在亚马逊等国际购物平台也备受瞩目。
  小马宝莉卡借助盲盒营销模式,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好奇心,每一盒盲盒都像是神秘宝盒,内含精美绝伦、角色各异的卡片,其中稀有卡片更是身价不菲,在收藏市场炙手可热。
  不容忽视的是,这种卡片的受众群体均为年纪尚小、自控能力薄弱的孩子,面对这类极具吸引力的盲盒产品,极易陷入盲目消费的漩涡,满心痴迷于集齐所有卡片,无法自拔。
  崔律师表示,从法律角度看,小马宝莉卡所
  属经销商、厂家采用的营销模式靠概率吸引消费者,现行法律法规并未禁止。但当它的消费群体锁定为自控能力弱、无收入、认知不全的未成年人时,便难逃道德审视。商家瞄准青少年喜好,推出这类盲盒卡片,不少孩子为集齐心仪卡片,频繁购买盲盒,花费大量零花钱,甚至向家长索要钱财,长此以往,易养成盲目消费习惯。
  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解压玩具,家长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第一任引路人,应该仔细甄别玩具的材质安全性与年龄适宜性。
  多方合力 驱散“烟卡热”
  面对愈演愈烈的“烟卡热”,崔律师认为执法部门需加大监管力度,彻查各网络交易平台,精准打击烟卡售卖商家,从根源处阻断烟卡流通渠道,绝不让烟卡沦为青少年群体里的“硬通货”;学校应强化品德与法治教育,借助主题班会、案例剖析等形式,向学生点明烟卡危害;家长更是要肩负起守护孩子成长的首道防线责任,平日里多与孩子沟通,洞察孩子喜好,一旦察觉孩子痴迷烟卡,即刻循循善诱,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看清烟卡背后的不良居心。
  面对盲盒类解压玩具风靡的现状,家长需与孩子立下“消费规矩”,明确约定每次购买的金额上限、频次限制,耐心向孩子解释盲目消费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教导他们理性看待玩具消费,不被商家的营销噱头轻易左右。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如同镜子,深深烙印在孩子心间。故而,家长自己要率先垂范,远离手机游戏、赌博性质活动的诱惑,闲暇时光多阅读书籍、参加户外运动,用实际行动为孩子营造健康积极的娱乐氛围,树立正面榜样。

  山西晚报记者 李婕

(责编: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