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消费”是个啥
“情绪消费”是个啥
当前,在互联网上,“情绪价值”这个词越来越受到关注,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逐渐成为年轻群体进行消费的新驱动力,而相关业态也随之涌现。
此前,上海Jellycat快闪店因其独特的“过家家”式打包服务等趣味消费体验走红网络,其店里的玩偶产品不仅有自己的名字和背景故事,并且在售卖过程中,店员还会同顾客进行表演式互动,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情感体验。在上海求学的晋城姑娘原梓璇便在这里有过多次消费经历,她从小对玩偶情有独钟,将它们视作伙伴,会为它们精心打扮,也会向它们倾吐心事。“独自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难免会感到孤独,这些玩偶就像一个个不离不弃的好友一样陪伴着我。”原梓璇告诉记者,可爱的玩偶和新奇有趣的店内互动体验为她带来了不少欢乐,这也是她时常光顾这里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情绪消费”的类型实际上非常丰富,既包括现实中的饲养宠物,购买毛绒玩偶、解压小物、好运摆件等实物消费,还包括电子游戏、情绪树洞、游戏陪玩、叫醒哄睡语音等虚拟服务,甚至文化旅游中的部分体验也可以归在其中,如跟着《黑神话:悟空》游览山西古建、打卡86版《西游记》取景地、大学生陪爬山服务等,消费者在一个个不同的项目中寻找着自己的“情绪调节器”。
网友@晴天美年达在小红书上分享了自己购买“树洞陪聊”服务的感受。他表示,当自己有不愿同朋友、家人提及的烦恼时,就会请一位付费“陪聊”,向他们诉说心事,“陪聊”们就会对其进行耐心开导、安慰,整个过程就像一场情感疗愈。记者在手机应用商店中搜索发现,主打“情绪倾诉”和“心理治愈”的App不在少数,下载量少则数万次、多则高达几千万次。此外,在电商平台上也可以找到诸多拥有相似服务的店铺,它们多标注“聊天搭子”“陪伴”“唠嗑”“树洞”“哄睡”等关键词,每单价格在每小时10元-50元不等,其中销量最高的一家已售超40万单。
据贝壳财经发布的《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近三成受访年轻人会因为情绪价值疗愈身心而进行消费。购买产品或服务本身的实用价值不再为“情绪消费者”所看重,情感共鸣、社交需求、个性化的服务体验等附加属性则成为他们挑选商品的优选项。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山西工商学院传媒学院教师冯梅认为情绪商品受热捧的深层原因,是人们在物质需求满足之后,越来越注重生活的品质和幸福感。她说道:“相较于产品和服务的功能属性,年轻人更注重消费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情感上的疗愈和个性化社交体验,并且情愿为这些快乐买单。”
“‘情绪消费’能够作为一个情绪的宣泄口,供大家闲暇消遣、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受年轻人追捧也在情理之中。但作为一个新兴业态,其间也不免隐藏着一些风险。”冯梅表示,如今市面上提供“情绪消费”产品服务的人员资质、具体内容、价格标准等尚无明确规范,有些商家可能打着情绪产品的幌子,夹杂一些非法交易乱象,她提醒消费者,在享受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好个人隐私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王少杰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