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品牌
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品牌
近年来,省教育厅与全省各地各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努力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坚持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结合起来,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推动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取得了显著成效。
统筹谋划,资源统合,思政课堂从校内到校外
今年7月,省教育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的通知》,积极统筹谋划,并在官网开设“行走的思政课”专题专栏,宣传推广各地各校在贯彻落实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推出的特色亮点、课程、线路、品牌等,切实发挥政策保障和示范引领作用。
10月23日,太原十一中高一、高二年级30名学生代表走进太原市图书馆,开展了“走进马克思主义书房 厚植思想力量”主题教育活动……2018年5月,太原市在全国首创“马克思书房”,太原市教育局每周二、三上午组织中小学生走进太原市图书馆“马克思书房”,沉浸式学习马克思的故事,6年来共进行147场活动,辐射全市102所学校,参与学生6691名。
在全省各地,各级各类学校加大资源统合力度,围绕“重走太行吕梁 致敬不朽丰碑”主题,统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文化场馆、科技场馆、博物馆、古迹遗址、研究院(所)、头部企业等校外教育资源,建设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同时,积极聘请党政领导、科学家、老同志、先进模范和伟大精神亲历者、见证者、传承者等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建设多元化“大思政”育人队伍。
如晋城市精心设计研学线路,围绕“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走近重点工程 感受晋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体验共同富裕”“东方古堡 人间晋城”四大主题,设计了共计16条研学线路。新绛县教育体育局以“思政+研学”为抓手,开辟了绛州优秀传统文化、绛州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及法治教育、国防科工教育、自然生态保护教育五大专线,覆盖70所中小学,惠及5万余名学生。
依托本土丰富的红色资源,思政实践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
今年暑假期间,山西财经大学开展了暑期“行走的思政课”红色实践育人活动,通过“重走红军长征路”“重走红军东征路”“重走进京赶考路”三条路线,564名师生沿着先烈的足迹,探寻长征路上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这一红色实践育人活动始于2018年夏天,6年来1000余名红色新青年的足迹遍及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2个县。
近年来,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发挥独特优势,依托本土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结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生态文明、感知科技创新、建设美丽山西、促进乡村振兴、助力高质量发展等,打造响亮的“行走的思政课”品牌。
5月12日,阳泉职业技术学院200余名师生走进娘子关开展了红色研学活动。近两年来,该校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积极探索“大思政课”教育教学新模式,目前已组织2000余名学生开展“探寻红色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行走的思政课”活动。
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学校思政部结合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实践教学基地,制定了“巍巍太行 抗战烽火行”等五条“行走的思政课”路线,选取百团大战纪念馆(碑)、狼峪抗战遗址等近20个场馆、遗址开展实践教学。开课前,老师们会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收集等方式,熟悉研学线路,设计教学环节,准备教学讲义,有针对性开展前期备课,同时布置预习任务,指导学生明确主题,提前自学相关资料,并在课上形成了教师概括讲、学生侧重讲、讲解员(或专家)详细讲的“三讲”模式,内容互为补充,课后还鼓励学生们以撰写体会、制作微视频、红色场馆我来建——VR资源创作实践等方式汇报学习成果,并通过“我为身边同学讲阳泉红色故事”“当一天志愿讲解员”“参演红色情景剧”等活动进行输出,巩固强化实践教学成果。
突出育人导向,让学生们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感悟
同样在今年暑假,山西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西财经大学55名师生组成“行走的三晋文化大思政课”——2024年山西文化青年行暑期三下乡本硕博实践队,深入全省走访。2022年至今,共走访150余项非遗项目,培育研究课题、发表相关论文、孵化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项目成效显著,他们还开展讲述活动150余场,辐射10万余人次,推动青年与非遗文化“深度对话”。
“‘行走的思政课’突出育人导向,紧密联系党团结带领山西人民的奋斗历程,将实践教学与理论宣讲、调查研究、志愿服务、创新创业、实习实训相结合,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目标使命贯穿始终。”省教育厅思政处处长白云飞表示,有关高校还发挥全国、全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作用,通过访学研修、专题培训、集体备课等,带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成长。
“阳春三月,有幸感受万树梨花盛开的美景,体验襄垣地方特色,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了放松。”这是今年4月,平遥中学组织3000余名师生分批走进襄垣梨花节开展研学活动时,一名学生的心情记录。
近年来,平遥中学坚持开门办思政,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将思政课堂从传统的教室延伸到社会各个场景中,让学生们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思政教育的丰富内涵。在襄垣梨花节上,师生们赏梨花,逛春景,向梨农了解襄垣乡梨树的种植、梨的品种以及种植梨树的收益情况,深刻体会课本介绍的乡村振兴措施,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热情;师生们还分批走进学校旧校址,了解革命先辈重教救国的辉煌历史;走进平遥某防爆电机有限公司,了解铸造模型技术、机械加工原理,现场感受磁力,感受科技改变生活的巨大力量……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和‘立德树人工程’,着力在实践育人机制、模式、方法、评价等方面创新优化、迭代升级,打造示范精品,不断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实践育人新范式,矢志不渝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白云飞表示。
本报记者李林霞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