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五家渠 多彩第六师

——“繁荣兵团·新时代新征程”主题采访活动见闻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综合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从太原向西北,2700多公里便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导航地图上那条舒展的航线,似一柄如意将两地紧紧联系在一起。今年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9月6日至9日,“繁荣兵团·新时代新征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五家渠,一睹兵团人的艰苦创业与开拓进取。

给制造装上“最强大脑”

  监控大屏,生产和设备的运行数据,实时观测。操作人员通过这套“最强大脑”,实现了1408台电解槽的无人化管理,具有运行监视全景化、统计分析全面化、故障诊断智能化等功能,满足了生产管理科学化的需求。这里,就是信发集团新疆公司的厂区集控中心。
  2023年,该公司投入6000余万元,研发了铝电解生产智能一体化管控系统。公司综合设备部长赵营说:“生产管理数据通过系统实时上传,总部及相应管理人员能够第一时间了解企业运行情况、设备运行状态,并可以根据系统汇总分析提示,及时下达各种调整指令,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我们投资达到了600亿元,涉及铝、发电、物流、现代设施农业、新能源产业。”公司党委书记李庆新介绍说,公司不仅在盐碱地上建厂兴业,更投资了智能工厂,玩转产业绿色升级。记者在砌块车间看到,发电产生的粉煤灰等工业固废被载具装着往来穿梭,摇身一变,成为建筑制品砌块。而用加气块和锅炉余热建设的现代设施农业,实现了工业固废零排、农业保温零碳,每年减少碳排放1.7万吨。

让棉田吃上“自助营养餐”

  秋日的共青团农场智慧农业基地,沃野织锦,硕果满枝,朵朵白絮,正在等待着机械收割。
  棉花的良好长势,得益于农业科技的支撑。在基地里,虫情测报灯、苗情摄像头、土壤墒情监测站、气象站、智能水肥一体机等有序分布。矗立在中央的环境监测站实时更新着气象、光照、土壤、水分等信息,而这些数据在田头的中控室内一览无遗。“棉花从种到收进行实时监测,使用手机就可以看到各个时间段的生长情况。”共青团农场农业和林业草原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刘文江介绍说,智能设备的使用让田间管理更方便,智慧施肥让棉田吃上“自助营养餐”,缺什么补什么。
  如今,共青团农场的农田用上了具备自动巡航功能的无人机,定点后能精准、均匀地喷洒农药于棉株之上,提高了作业效率。当加载的农药用完时,无人机还能自动对位置进行标记,待补充后,又准确无误地返回至标记位置继续完成打药作业。
  最新数据显示,共青团农场农业新技术科技转化率达6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8%,主要农作物高效节水技术覆盖率达100%。

让蔬菜和鱼“跨界”合作

  一池池波光摇曳,一尾尾欢快游弋。活力四射、肉质鲜美的高体雅罗鱼,和隔壁大棚挂满藤蔓的青翠黄瓜,成功组成一对儿。新疆新途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用“鱼菜共生”新型复合耕作体系,完成了蔬菜与鱼的“跨界”合作,让农业种植和现代科技完美融合。
  鱼池里的尾水(俗称鱼粪水)经过沉淀、过滤、爆氧等程序进行净化,鱼的粪便和饵料残渣成为蔬菜的无公害肥料。“水质好,养出来的鱼口感好;养分足,种出来的蔬菜也鲜嫩!”公司总经理薛新伟笑着说,今年以来,这一循环农业项目已产出成鱼100余吨、蔬菜1800余吨。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还利用智能日光温室,小规模试种优质果蔬,注册“新途农谷”商标,统一收购销售农谷果蔬,助力优质农产品拓宽销路,带动22座大棚实现单棚产值5万元。“未来,我们还将打造‘研学+文旅+乡村振兴’一体化创新发展模式,与多家旅游公司、教育机构、研学机构对接,以品牌创建为抓手,加快促进文旅融合,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之路。”薛新伟说。

让山湖荷“走”进游客心里

  欢快的《黑走马》音乐声响起,山西电视台年轻的姑娘与哈萨克族景区讲解员在花海中翩翩起舞……这里是青格达湖旅游风景区。湖水湛蓝、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尽头便是天山山脉博格达峰。远眺雪山,若隐若现,恰似一片人间仙境。
  总面积45平方千米的青格达湖旅游风景区,南倚天山,北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既展大漠风情,又添绿树花香。此时,青格达湖畔的500多亩荷花正竞相绽放,漫步藕花深处,叫人流连忘返。据景区负责人介绍,这里的荷花池是新疆种植面积最大的荷花观赏景点,共有43个品种的20万株荷花,15个品种的3万株睡莲。每年7月至9月,这里便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
  近年来,青格达湖旅游风景区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连年增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逐年攀升,充分带动了五家渠市旅游经济和周边产业的快速增长,实现了兵团水利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乌昌经济带中的旅游核心区域和北疆短线旅游重点线路。

本报记者朱慧

(责编:刘_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