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业集团马脊梁矿用”铁纪“换安全生产
煤业集团马脊梁矿用”铁纪“换安全生产
张志:用“铁纪”换安全生产一片“晴天”
“小赵,你去那边检查,最近矿井稳装8115工作面,作业量大,检查仔细了,特别是支架车上的跟车工,一定要检查他们有没有系好安全带,昨天我就发现两个。”晋能控股煤业集团马脊梁矿安监小分队队长张志对队员吩咐道。
“行,张队,我记住了,我一定好好检查。”小赵连忙答道。
像这样的安全巡查对张志来说如同家常便饭。2009年9月,退伍转业的他被分配到了马脊梁矿安监站工作。参加工作至今,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对安全巡查工作却始终如一,15年来一直以“铁面孔、铁手腕、铁心肠”尽职责、带队伍,及时对现场违章行为进行停工帮教,同时进行责任追查通报,以此督促,警醒更多的职工遵章守纪,按章操作。
“宁听骂声,不听哭声。”
在煤矿,人们管那些敢抓敢管的安监干部形容为“黑脸包公”,张志就是这样的干部。他不徇私情,经常唱“黑脸”。有一次,他在机掘六队巡查时,看到已经掘到了最大控顶距时,说什么也不让再往前掘了,逼着跟班队长去安排支护工作。刚开始,这位跟班队长向他说好话:“现在顶板也平整,没有压力,盘区皮带也刚好正常开启,你就通融一下,让我们再往前掘点儿吧,我们完事儿一定补支护。”可他坚决不让,和跟班队长严厉地说道:“已经到了规程规定的最大控顶距离,绝对不能再往前掘进了,现在必须进行支护。”这位跟班队长不听劝阻,又打电话求助于安监科老朋友,想要通过他的熟人让他通融,他不仅没给同事面子,还坚定地回复道:“他们超控顶作业违反了《新煤矿安全规程》,就算你是我的好哥们,为了避免事故发生,只能按规程办事。”事情过后,那位同事不仅没有怪他,反而夸赞道:“我们搞安全工作就需要这种敢于唱黑脸的人!”有人也曾劝过他:“你干不了一辈子安监小分队队长,何必要得罪那么多人呢?”他坚定地回答道:“干一辈子煤矿就要抓一辈子安全,我是宁听骂声,不听哭声!”
“你对作业规程都不熟悉,你能检查仔细了吗?”
随着煤矿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应用,矿井机械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对煤矿的安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不仅自己积极学习工作面最新作业规程、技术数据、顶板支护等专业知识,还鼓励自己的队员多学习、多实践。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对作业规程都不熟悉,你能检查仔细了吗?安全一个小疏忽,就可能给企业和职工家庭带来巨大的损失”。他不仅学习上心,还依据实际情况创新检查模式。特别是在违禁物品的查处上,灵活调用各种资源,在对队伍建设方面狠下功夫的同时,充分发挥动态、突击检查的作用,突出重点在二班、夜班进行严格督查,加大对扒、蹬、跳等习惯性违章行为和酒后入井、疲劳入井、携带违禁品等个人不安全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使现场安全管理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自己的安全自己管,指望他人不保险”
“三违”是安全的大敌,要想杜绝事故,必须在抓安全上不留死角。去年八月份的一天,张志在3#层2109巷检查时,发现风筒有三四个接头不严漏风,另外还有五个破口。为防不测,他要求工人们先处理好风筒漏风,再干其他的事情。一听说要停下生产修补风筒,工人们都不高兴了,但他坚持认为这是造成工作面微风的前兆,不处理就会酿成大祸,并详细地向大家解释微风作业的危害性,他苦口婆心地劝说终于使工人们理解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十五年来的工作经验使他明白安全是一个系统大工程,一个人的努力是非常有限的,安监小分队可以查出各类安全隐患,却很难杜绝人的各类不安全行为。在安全教育宣讲时,他总会和职工讲一句话:“自己的安全自己管,指望他人不保险。”只有让职工自己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思想,这样才能实现安全工作的无为而治。
张志一直坚守在矿井安全巡查这方天地,以铁的意志、铁的作风、铁的纪律换来了全矿一片“安全晴天”。他曾获得2021年度集团公司优秀安全宣传员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荣获马脊梁矿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他所带领的“安监小分队”也曾被该矿评为“十佳安全先进班组”。(杜娟、王晓雨,拍摄:施国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