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青铁路,穿越壮美山河的绿色诗行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综合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从成都平原的绿意盎然,到青藏高原的辽阔壮美,川青铁路如同流动的诗行,穿越层峦叠嶂,蜿蜒而上,连通川、青两地。它不仅是一条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线,还是一条生态之路,在选线、建设和运营中最大限度保护沿途生态环境。行驶在这条绿色生态的高原“天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正在发生。(人民日报8月8日)

从高空俯瞰西南大地,川青铁路犹如一条绚丽的绿丝带,连接着成都和西宁,横亘在壮丽的青藏高原上。这条铁路不仅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条穿越多个自然保护区的绿色生态“天路”。

穿越山川筑天路,智慧选线避环损。川青铁路从成都平原引出,穿越青藏高原东缘,在沿线设计和建设中严格遵循环保原则,实现了对自然环境的最大保护。通过采用“近而不进”的选线策略,设计团队巧妙避开了大熊猫保护区和九寨沟、黄龙等重要水源补给区,确保生态环境和珍稀动植物栖息地不受影响。这样的创新设计,不仅展现了智慧和责任,也标志着高铁建设迈向更高的生态保护标准。川青铁路的选线策略体现了工程建设中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隧道深埋护生态,千里共筑“绿丝带”。面对岷山山系的生态敏感区域,川青铁路采用了超长隧道和连续隧道群的建设方式,将对地表生态的影响降至最低。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优化弃渣场地和严格管理施工过程,进一步减少了对当地环境的扰动。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创新施工方法,充分考虑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这种高技术含量的施工模式,不仅是对工程难度的挑战,也是一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实践探索。

环保施工展智慧,湿地保护显用心。在若尔盖湿地等敏感地区,川青铁路设计团队坚持“宁绕勿扰”的原则,实施科学合理的绕避方案。在施工过程中,采用钢栈桥代替便道,有效减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通过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施工过程中水资源的保护和循环利用,真正做到了施工不留痕。若尔盖湿地的绕避与保护,展示了铁路建设中的环保智慧和用心。通过多方协调与创新手段,项目实现了对环境的最小干扰和最大保护,成为高原铁路建设的典范之作。

科技创新促发展,生态和谐写新篇。川青铁路不仅是技术的创新,也是生态保护和区域发展的新起点。通过设计生物走廊和保护水源通道,确保高原野生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这条“天路”不仅缩短了区域间的时空距离,也为沿线地区的经济和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活力。川青铁路的建设是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的完美结合。它不仅是一条交通大动脉,更是一条生态之路、发展之路,见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在这条高原“天路”上,不仅仅是速度和效率的提升,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持续努力。川青铁路将成为连接东西部的重要纽带,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续写中国铁路建设的生态篇章。(邹子明)

(责编:褚嘉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