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读唐诗——一个互联网人的读诗小课

杜甫《赠花卿》:赞美和讽刺,有时候就是对象不同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这首诗字面意思很好理解,是在讲音乐。锦城就是锦官城,是杜甫客居的成都,他在这里留下了很多诗。
  这首诗名字叫《赠花卿》,是一首赠别诗。从诗句来看,送给朋友当做礼物是那时候诗歌的一大用处。但中国汉字的深奥性诞生出了两个极具特色的内容,一个是“文字狱”,一个是“春秋笔法”。“文字狱”是从写的文章里分析作者是不是有犯罪,“春秋笔法”就是看似没有态度,但字里行间充满了某种情绪,大部分是与表面意思相反的。
  这首诗如果是写给一个乐队歌手的,几乎就是一个称赞其技艺高超的绝美诗歌,但如果是写给其他人的呢?这就显得这个题目《赠花卿》的重要性了,很多考证认为这个花卿是当时刚刚打了胜仗,班师回朝的某位姓花的将军。将军庆功,日日歌舞,顶多是形象不好。但儒家最重视伦理和名分,什么人就是什么礼节,什么称谓。如果一个将军家的音乐,变成了“此曲只应天上有”,几乎是赤裸裸地讽刺这个将军的奢华,更是控诉这个将军怎能把天上的曲子拿到人间来听呢?一旦这样来解释,这首诗就成了嘲讽诗、规劝诗。
  这样解释似乎也能成立,因为古代的“天上”有着明确的政治含义,就是帝王阶级,这个曲子既然是天上有的,人间有了就是造反的征兆,如果是这个意思,还赠送给这位将军,岂不是啪啪打脸,毫不留情。这样露骨的讽刺太不像经历过生死离别的杜甫了,杜甫有愤怒、有惋惜,但不至于这样刻薄。
  我认为这仅仅就是一首称赞音乐的诗,后人可能是无法理解在成都写了那么多伤感悲愤的杜甫,突然去享乐听曲,还称赞曲子,不符合杜甫的人设。岂不知这才是真正的生活,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大难临头每天唉声叹气,日子该过还得过,生活的意义就是生活的本身。
  这样理解,这就是一首潇洒倾心的赞美诗。

十八花生

(责编:刘_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