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里的爱
“争吵”里的爱
临近中午,我决定利用下午上班前的两个小时空当时间,驱车回老家看望父母,以慰藉日渐升腾的乡愁。
到家后,母亲在忙着做饭,按照我先前电话里的吩咐,饭菜再简单不过:炒腊肉、炒糯苞谷豆、白糖黄瓜片、热滚后的干饭。也就是说,将就吃,不给母亲增加负担,最好不过了。
父亲则躺在床上睡着,没有言语。
何故?我纳闷起来:父亲先前接电话时都是好好的,快乐着的,这么短的时间内,就闷闷不乐了,着实令我费解。
母亲把我拉到一边,解释道:“刚才,我和你爸吵得厉害,他在生气呢!”
“你们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吵啥子,用得着吗?”我劝母亲,意在宽慰、疏导她。
然而,母亲来劲了,道出争吵的原委:得知我要回去的信息后,母亲坚持要煮点豆花来吃,以热情款待我这个已有一段时间没回老家的儿子,表达浓浓的母爱。而且,母亲已把黄豆撮出来了。可是,她叫父亲用打米机将黄豆加工成豆液时,父亲却不买母亲的账,理由是:加工、煮、点豆花程序复杂、费时,至少要一个多小时,而我在家的有效时间仅50分钟左右,吃豆花就不现实了,下次时间充裕再做豆花来款待儿子。
母亲属牛,听后,不高兴,执意要做豆花,倔强起来,像一头“犟牛”。
父亲也属牛,坚持不去加工黄豆,还是“犟牛”。
二老都“犟”,怎能不争吵起来,甚至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弄得不愉快,导致父亲睡在床上懒得动,直至我喊他后才起床。原以为他阴沉着脸,可他的脸上挂着笑容,似乎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
但是,父母确实是吵了一架,都是为了我。从与父母的交谈中,我顿悟:原来,父母的“争吵”里饱含了对我浓浓的爱,只是角度不同而已。不是吗?母亲要为我做豆花,就是希望我吃到“妈妈味”,以至于犒劳肠胃、惬意心灵后不会忘本,做个“辨识来路记住根脉”的人,是为我好;父亲理解我的时间紧,要尽量节省时间,午餐简约而不简单就行,没必要费时去做豆花,可谓善解我意,也是为了我好。
如是“争吵”里的父爱、母爱,怎能不令我感动,进而由衷地感恩呢。好在,随着我的回归并拉家常,父母和好如初,与我一起把午餐吃得津津有味,温馨而幸福。
时间过得真快,我该返程上班了,匆匆告别父母驱车而去,只任“争吵”里的爱温暖我的心灵,够我尽情享用了。
□何龙飞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