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专断家务事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清官难断家务事”,特别是在古代,家庭人口众多,纠纷情况又复杂,对于谁是谁非,外人很难说得清楚。但在清朝晚期,却有一位叫邹振岳的清官,专门以断家务事出名。在《中华法案大辞典》与齐如山先生的《中国的科名》中,就记载了这位邹县令巧断家务事的故事。
  在某县城中,有兄弟两人特别有钱,但彼此之间却十分计较。等到老父亲去世后分家时,有一盘石磨兄弟二人都想要,不肯相让,最后双方打斗起来,直接告到了县令邹振岳那里。
  邹振岳弄清事情的原委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升堂断案,而是让兄弟二人回去等消息,称自己还要多方了解清楚再说。哥哥为了赢官司,偷偷给邹县令送去二百吊钱,弟弟知道后为了保险起见,也送了二百吊。哥哥不服气,再送三百吊,弟弟也不相让,照样跟着送。但邹县令收了钱后,依旧不过堂,两人没办法,只得停止送钱,但先前两人已经送出了一千吊。这一千吊钱在当时约合大洋五百元,而一盘磨也不过几元钱。邹县令见他们不再送钱了,于是预先买了两盘磨,通知第二天升堂断案。
  次日一上堂,邹大人便把兄弟二人训斥一顿,说你们不该把祖宗留下的钱这样乱花。不过这钱你们已经给了我,也不必拿回去,我也不要你们的钱,刚好县城的书院正在修缮和添置家具,需要用到这笔款,那就以你们父亲的名义捐给书院,这是给你们家族世代留名的事情。另外,给你二人每人买了一盘磨,一人搬一个回去用。至于你们家的旧磨,捐入村中公用,也让村里的乡亲们念叨你们家的好处。当然了,书院也不白要你们的钱,我让书院的院长和乡绅们预备一桌酒,一是答谢你家给书院捐款,二来算是给你兄弟讲和,从此和和气气过日子,不得再有争执。
  就这样,凭借邹振岳的调解,一番操作下来,让兄弟二人有了面子很高兴。村中多得了一盘石磨,村民也很高兴。而书院里添置了一大笔修缮费用,不但院长和老师们高兴,连全县读书人都很高兴。
  而在不久后,又有兄弟二人因为分家闹到邹振岳那里。原来这两兄弟家中田产很多,但哥哥嫂子十分狡诈,说是按照田亩数量平均分配,专门把位置更好的房产与产量更高的田地都分给了自己,分给弟弟的那一半田产,则全是在犄角旮旯的位置。
  弟弟是个老实人,不敢说什么,但弟媳不服,告到了官府。哥哥赶紧把地保、乡绅和邻居们找来,全都花钱买通,等到了官府好替他说话。等到过堂时,邹大人一看哥哥夫妇那副狡猾的样子,心中已然明白。于是命令把兄弟二人分得的房契地契,都传阅给大家查看,看到两边房间数量一样,田亩数也一样,就问哥哥嫂子分得公不公,大家都说很公平,又问地保邻居们公不公,同样也说分得很公正。
  最后,邹大人又问弟弟、弟媳两人公不公,回答说:不公。邹大人勃然大怒,说大家都认为你哥哥嫂子分得公正,就你们两人说不公,如此不讲公理,定是胡搅蛮缠之辈,来人呀,给我打!吓得弟弟、弟媳也只好说公。
  看到弟弟、弟媳如此表态,邹振岳这才满意地说:既然大家都同意哥哥嫂子分得公平,那这案子就简单了。既是公平公正,即两份田产就不分彼此,那我就把哥哥的那份房契地契给弟弟,原本分给弟弟的那份给哥哥,大家以为如何?这时堂上没有一人敢有话说,而围观的人群则连声叫好,爆发出一阵喝彩声,拍手称快。
  就这样,县令邹振岳以自己的聪明与巧妙,轻松化解了两件让无数清官廉吏颇为头疼的家庭纠纷,也打破了在古代“清官难断家务事”的固有印象。

□丁然

(责编: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