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曾有个昼夜便民粮店
太原市曾有个昼夜便民粮店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太原市五一路曾有个昼夜营业粮店——“太原市粮食局南五一路人民粮店”。白天没时间买粮的市民夜间也能买,给市民带来了方便。
自从国家开始实行凭票供应,市民们买粮要凭粮本、粮票到国营粮店购买当月供应粮。国营粮店一般为早上8点开门,晚上6点关门,只有逢年过节或月初会延长营业时间。那时市民按人口、年龄、工种供应粮食,有的家里半大小子多,一到月底面袋就见底了,月初粮店买粮的总是排成长龙。那些上白班,单位远,请不了假的同志买粮就成了问题。
1972年初,时任南五一路人民粮店的主任陈如碧,看到这种情况就想,若是粮店晚上也卖粮,就可以解决这些居民的困难。他向上级请求,把南五一路人民粮店办成昼夜营业的粮店。经逐级上报,很快由省财贸主管部门批准了这项便民措施。那时,小粮店六七个人,大粮店也就十来个人,南五一路人民粮店算大粮店,但十来个人上夜班也轮不转,好多职工对上夜班还不情愿。南城粮食总店立即对职工进行动员,从其他粮店抽调了素质好的职工支持,粮店增加到了30来人,昼夜经营的条件具备了。2月28日,太原市第一家打破供应地域,面向全市居民24小时服务的南五一路人民粮店正式营业。
消息传开,不仅五一路人民粮店附近的居民下了白班或中班来买粮,就连太钢、北营地区的居民有的也会骑车十几里,连夜来买粮。到了月初,夜间买粮的人更是排起长队。这一举措为白天没时间买粮,月底快“断顿”的人解决了后顾之忧。后来,到了夏天,一些附近的老顾客白天不用凑“热闹”排大队,晚上看完电视,打完扑克,天气凉爽了,才拎上面袋来粮店买粮。粮店的营业员碰上老顾客,总会打个招呼:“来买粮啦。”顾客听了也倍感亲切。南五一路人民粮店也成为了全省粮食系统的一面旗帜。
1980年,陈如碧退休了。在多个粮店任过主任的老劳模傅学礼接过了这副沉甸甸的担子。为把工作做好,傅学礼索性把家也搬到了粮店的楼上,吃住在单位。白天夜里称粮、付粮,哪里忙哪里就有老傅的身影,每到夜间南五一路人民粮店的灯光总是熠熠生辉。
他们还率先开展了优质服务,设置了服务台,备有针线包、周转面袋、公平秤、意见簿、小推车等。职工对体能弱的顾客还扶粮上肩,扶粮上车,对老弱病残购粮困难的居民还包户到人,送粮上门。那年我去粮店了解情况,恰巧碰上傅学礼给上马街的高素秀等孤寡老人送粮送油回来。
改革开放后,粮食丰裕了。1992年底,粮价放开,取消了凭票供应,超市、个体粮店遍布大街小巷,一个吃得饱、吃得好的新时代开启了。这个曾温暖了无数人,坚持了20年昼夜服务的粮店也完成了它的使命,在老太原人的生活中留下了美好回忆。
梁建军(太原)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