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笔下的蜻蜓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在古代文人的笔下,蜻蜓各有一番景象。
  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一位宫女画好新妆,大好春光中却无人赏识,愁绪满满。当漫步庭院百无聊赖地独自数花朵解闷时,却得到蜻蜓的青睐,径直飞上她头上的玉簪。不知蜻蜓能否带给宫女一些抚慰,消解宫女的幽怨。
  在晚唐五代诗人韩偓的《蜻蜓》一诗中:“碧玉眼睛云母翅,轻于粉蝶瘦于蜂。坐来迎拂波光久,岂是殷勤为蓼丛。”蜻蜓眼睛如碧玉般明亮,翅膀似云母石一样晶莹,身体比粉蝶轻盈,比蜜蜂纤细,简直可与赵飞燕媲美。它在波光粼粼中点水嬉戏,自娱自乐,并非是讨好蓼丛中的蓼花。
  在杨万里的《小池》之前,唐代王建有首《野池》:“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这首《野池》虽不及杨万里的《小池》传颂广、名气大,却也景色自然,借上下翻飞的蜻蜓及鱼儿的来回游动,抒发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情感。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在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的充满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中,“唯有蜻蜓蛱蝶飞”,飞出了乡村恬静中的动感,飞活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
  宋代梅尧臣《同诸韩及孙曼叔晚游西湖》中的“翠色蜻蜓立菱蕊,青丝騕袅秣城根”;宋代晏殊《渔家傲·嫩绿堪裁红欲绽》中的“嫩绿堪裁红欲绽。蜻蜓点水鱼游畔”;明代程敏政《题傅曰川谕德蜻蜓便面(其一)》中的“满陂绿水连堤草,雨后蜻蜓不避人”等等,无不让蜻蜓跃然纸上,在浓荫绿意、蝉鸣荷香、雨后清爽中,飞出一番别有情趣的夏日风情。
  “长钗坠发双蜻蜓,碧尽山斜开画屏。”在晚唐诗人温庭筠的《夜宴谣》中,蜻蜓却不是大自然中的蜻蜓,而成为一种女子头上的饰品,俏丽在妖艳绝色女子的秀发上。用蜻蜓作为如此饰品,可见蜻蜓之美。晚唐五代诗人和凝《宫词百首》中的“结金冠子学梳蝉,碾玉蜻蜓缀鬓偏”;晚唐五代诗人张泌《江城子·浣花溪上见卿卿》中的“浣花溪上见卿卿,眼波明,黛眉轻。绿云高绾,金簇小蜻蜓”等,也都描绘了蜻蜓作为饰品,亭亭玉立在女子高绾的绿云上,为女子增添着美。即使在今天,各种质地、颜色的蜻蜓饰品,仍受女孩子们的青睐。

□韩峰

(责编: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