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家园——一个摄影家镜头下的传统村落

尽显古村风韵的冶底村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冶底村村中的古街道。

岱庙内的古戏台。

村内石雕莲花柱础。


  冶底村位于晋城市泽州县南村镇,距晋城市区约15公里,是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冶底村约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据传,战国末期,秦王嬴政由陕西咸阳东行泰山祭神,曾经过此处。冶底村四周蕴藏着丰富的铁矿资源,早在西汉时期就兴起了冶铁。到明清时期,冶炼业达到鼎盛,冶底村形成号称“家上千,人上万”的工商重镇,镇内店铺林立、字号繁多。
  冶底村是西汉名相董仲舒后裔生活的地方,据冶底村现存明万历五年(1577年)的墓志铭残碑上记载:“公姓董氏,讳子轨,字秉元,号对溪,为泽州冶底里钜族,派出汉相仲舒之裔。寻得宋元碑碣,而董姓多著,时远近皆称冶底董大姓。”如今冶底村村民以董姓居多。
  行走在村中,可见大量传统民居,其中保存较好的民居院落有“赵百万”院、棋盘院(又称“狮院”)、当铺院、东西旗杆院,还有“贵兴通”“广聚兴”“三和堂”等40余处颇具规模的商号建筑。这些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格局以四合院和三合院为主,布局合理、整洁大方,传统雕饰美观质朴,富有浓厚的乡村文化气息。
  村西的岱庙是村中最具价值的看点,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宇分为上下两院,高低错落。庙内现存最早的建筑为正殿天齐殿(又名五岳殿),是奉祀泰山神东岳大帝的殿堂,于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重修。庙内戏台始建于金正隆二年(1157年),元明两代均有重修。为平面正方形,单开间,如今戏台的台基和石柱都是金代原物,是我国现存古戏台之遗珍。庙内鱼沼(又叫寒潭、放生池)位于一进院内中轴线上,是北方园林建筑的“活化石”。岱庙内还有一株古银杏树,被称“银杏王”,树高25.4米,盘根周约14米,树冠东西13.1米、南北14.6米。据测算,树龄约5000年至7000年,是山西省现存最大的一株银杏树。庙内还有两株“人”字形桧柏,其树干初露地面,分别为两株,继而又合二为一,然后笔挺直上,呈“人”形。
  冶底村村中石板铺就的古路、村外的古寨城堡、古驿道上的马蹄印,还有古院落、古店面、寺庙等,都在向人们展示着冶底村灿烂的古村风韵。

吴根喜

(责编: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