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故宫神兽图鉴,感受中华文明中想象力的流动,《故宫里的神兽》节选——

宠物神兽——鸽子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故宫里的神兽》周乾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龙、凤、鹤、狮、象、麒麟、螭吻、甪端、蚣蝮……故宫里共有多少种神兽?故宫神兽都分布在哪些地方?神兽背后有哪些历史演变和文化含义?
  故宫古建筑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态各异的神兽就是其中重要的表现方式。本书以“强政神兽”“消灾神兽”“纳福神兽”“宠物神兽”四大维度,系统梳理龙、凤、獬豸、甪端等五十余种神兽的隐秘踪迹。全书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辅以近400幅图片,图文并茂地解读故宫内的神兽及其所展现的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鸽子,又名鹁鸽,是一种羽毛鲜艳、善于飞行的鸟。紫禁城中有专门饲养鸽子的场所,并设有专人管理。
  《大明实录·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有记载:“西华门(外)等处鸽子房。”另据《明史》记载,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明孝宗为节用爱民,放飞了宫廷豢养的西安门大鸽等动物,以减少府库开支。明弘治时期,宫中养鸽场所在西华门外、西安门附近。另据明崇祯时期文人吕毖所撰《明宫史》记载,“曰西安里门,甲字等十库,曰司钥库、鸽子房”,可知鸽子房的位置在西安里门,即今西什库大街稍东。该处位于西华门的西北角,距西华门约二公里。
  关于清代紫禁城的养鸽场所,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内务府全宗》中,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正月二十六日一条记载,清代宫廷在景山也有饲养鸽子的场所,饲养鸽子40只。《清代御制诗文全集·清仁宗御制诗三集》卷三十二载有嘉庆的《遂初堂》一诗,中有“乔松荫闲院,驯鸽语回廊”,说明嘉庆年间宫中有驯鸽,其饲养场所位于乾隆花园的遂初堂附近。乾隆朝内廷大学士鄂尔泰等人编纂的《国朝宫史》卷二十一还记载了清代鸽子房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即由仓震门首领管辖,有三名太监负责专门喂养。另金易、沈义羚著《宫女谈往录》,其中“玉堂春富贵”一节记载,慈禧曾在颐和园养了一群鸽子,由专门的太监负责。
  紫禁城养鸽的用途比较广泛,除了食用之外,清宫皇室还将这种小动物用于隐晦的性启蒙。鸽子喜好交配,且交配方式与别的鸟类不同,是雌鸽在上、雄鸽在下。紫禁城的统治者希望通过鸽子等动物发情时的相互追逐、吸引的动作,来隐晦启发皇子的性意识。而且鸽子属于“一夫一妻”,配对后的雌鸽与雄鸽感情专一,生活和睦,永不分离。明代张万钟的《鸽经》载有“鸽雌雄不离,飞鸣相依,有唱随之意焉”,称赞鸽子是忠贞之鸟,这也是宫廷皇子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
  宫中饲养鸽子的另一重要用途是赏玩,赏玩用的鸽子多属观赏鸽品种。观赏鸽有着优美的体态和艳丽的羽毛,深受帝后喜爱。《鸽经》载有“诸禽鸟中,惟鸽子五色俱备”,认为在各种鸟类中,只有鸽子五色俱全。明末清初史学家查继佐所撰《罪惟录》卷三十二之“宣德逸记”有明宣德帝好玩养鸽子的记载:“(宣德帝)尤爱促织,亦豢驯鸽。”故宫博物院藏清人绘《鸽犬图》,其中的两只鸽子色彩分明,形象栩栩如生。
  宫中鸽子的主要食物为谷类。《大明实录·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七十六记载,鸽子“日支菉豆、粟、谷等项料食十石”。其中,“菉豆”就是绿豆。“石”为重量单位,一石约为6.25公斤。由上可知,西华门外鸽子房养的鸽子每日所食的粮食就达上百斤。“玉堂春富贵”一节也记载了这些宫廷御鸽的伙食,均为精稻米、绿豆、黑豆、带壳高粱等高级饲料,并有很多不外传的宫廷秘方:“时常喂绿茶叶、甜瓜籽。据养鸟的人说,甜瓜籽是鸟的‘接骨丹’。”
  清代文人抱阳生所撰《甲申朝事小纪》“禁御秘闻三十四则”中如是记载:“国初,设猫之意,专为子孙生长。深宫恐不知人道,误生育继嗣之事。使见猫之牝牡相逐,感发其生机。又有鸽子房,亦主此意也。”这也可说明宫廷内养鸽子的初衷。
  清代紫禁城内也饲养了不少赏玩用的鸽子。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套《鹁鸽谱》,是清康熙时期的宫廷画师蒋廷锡,依照宫中赏玩鸽子的造型所绘。《鹁鸽谱》分为上下两册,合计40开,每开分左右画页,各绘制形象逼真、品质上乘的雌雄鸽一对。《鹁鸽谱》反映了康熙对观赏鸽的喜爱。
  道光帝和慈禧太后也都很喜欢赏鸽。道光十年(1830年),道光帝命宫廷画师沈振麟、焦和贵参照蒋廷锡《鹁鸽谱》的样式,绘制了一套《鸽谱》,共计20开,每开绘制有鸽子两只,绘法与蒋廷锡颇有相似之处,收录宫中各种珍奇名贵的鸽子品种,如银尾瓦灰、缠丝班子、四平等。
  紫禁城内的鸽子也丰富着皇家的娱乐生活,如鸽哨、射柳、火戏等。在重要活动中放飞群鸽,往往会产生奇特的效果。
  所谓鸽哨,即是由竹、苇、葫芦等材料制成的哨子,系在鸽子脚部。鸽子翱翔于蓝天时,鸽哨受风力作用而发出或高或低、或抑或扬的声音,形成一种特殊的音效。鸽哨在我国已有千年以上历史,至清代,鸽哨的制作水准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了不同种类的鸽哨:“三联”(三个哨子)、“五联”(五个哨子)、“十三星”(十三个哨子)等,可产生“五音皆备”“悦耳陶情”的效果。
  射柳原为古人用弓箭射柳枝的活动,明清时期,射柳发展成为与鸽子有关的娱乐。明永乐时期,宫中射柳游戏的做法是将鸽子放在一个葫芦里,葫芦被悬挂在柳树上,参与者射裂葫芦,葫芦中的鸽子飞出。谁射中的葫芦里面的鸽子飞得高,谁就取胜。不仅如此,鸽子脚部系有鸽哨。鸽子飞到空中时,鸽哨可发出清脆的声音。而当游戏者接连射中葫芦时,则不断有鸽子飞出,产生连绵不断的鸽哨声,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
  火戏,是指正月十五燃放烟花的娱乐活动。清代元宵节前后,帝后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便是在圆明园观看烟火。这些烟火盒子里事先放有飞鸽,烟花燃放时,伴随着烟火形成的缭绕云雾,鸽子从盒中争先恐后地飞出,可以想见夜空中花火与群鸟齐飞的壮观场面。
  关于火戏中的鸽子表演,清代赵翼的《檐曝杂记》载:“清晨先于圆明园宫门列烟火数十架……每架将完,中复烧出宝塔楼阁之类,并有笼鸽及喜鹊数十在盒中乘火飞出者。”乾隆帝的《燕九灯词》亦有:“吐雾兴云成指顾,噀蜂化鸽祇斯须。”

(责编: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