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失败制作简历
为失败制作简历
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读博的女儿,给我分享了一件新奇事儿。她的一位教授在个人网站上公开了两份简历:一份是常规简历,罗列着求学、工作经历与发表的文章;另一份被命名为“失败简历”,详细记录了自己被退回的文章、遭拒的学校申请等过往。这些不为人知的失意印记,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在大众眼前。
女儿感慨,这位功成名就的教授此举意义非凡。现实中,人们总将目光聚焦于他人的成就,却鲜少关注成功背后的艰辛。事实上,没有谁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这位教授选择将失败经历一一记录,既别具一格,更令人钦佩。
身为名校教授,他虽已站在学术高峰,这份“失败简历”却无声地诉说着:成功,是无数次失败堆砌而成的。于他而言,这是与过去和解的治愈过程;于旁人而言,则是莫大的鼓舞。教授还在简历中分享了一段趣事:他曾因某个原因被一所学校拒绝,后来却因类似原因被另一所学校接纳。这段经历揭示一个道理——世间之事,没有绝对的优劣,只有合不合适,我们无需盲目陷入焦虑与内耗。
这份独特的简历,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生的真实模样。它让我们明白,失败并非终点,而是成功路上的基石;那些挫折与拒绝,实则是为未来的突破积蓄力量。
人生漫漫,我们一直都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失败的阴影却常令人陷入自我怀疑与否定。这位教授的“失败简历”,为我们提供了全新视角——失败不仅是个人经历的坦诚记录,更是对“唯成功论”社会价值观的有力挑战。在这个过度崇尚成功的时代,或许我们都该为自己的失败做一份“简历”:它既是对过往拼搏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期许。那些曾以为是深渊的“坑”,终将成为托举我们触及幸福的支点。
侯淑荷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