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依旧别样红》,雪线上的精神绿洲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花儿依旧别样红》蔡淼著 北岳文艺出版
  该书选取了作家蔡淼近年来创作的十个中篇小说,通过艺术升华的手段再现了留疆创业的外省青年、高原支教的援疆教师和医生,以及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感人至深的援疆情。本书聚焦于援疆这一现实题材,书写了援疆青年们甘于奉献、热情奋斗,助力当地脱贫攻坚的故事。
  在当代文学版图上,新疆的雪域高原与戈壁绿洲始终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新疆作家蔡淼的最新中篇小说集《花儿依旧别样红》,以其独特的叙事视角与人文关怀,在天山南北的壮阔图景中,勾勒出一幅新时代新疆的精神图谱。这部入选“2024年度兵团文艺精品工程扶持项目”的作品,既是对“文化润疆”战略的文学践行,更是一场关于生命价值与精神传承的深刻对话。
  小说集以十面叙事之镜,折射出新疆大地的多维光芒。在《新梅之恋》中,外省青年李疆创业失败后扎根团结新村,将戈壁滩上的酸梅嫁接改良为新梅品种的过程,恰似当代青年在理想与现实间寻找平衡的隐喻。蔡淼巧妙地将植物嫁接的生物学过程转化为文化交融的象征,当古丽手捧改良后的新梅绽放出灿烂笑容时,脱贫攻坚的宏大叙事已然化作具体可感的生命温度。
  《买买提的春天》中的土陶匠人,面对工业化冲击时的坚守与创新,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代寓言。在传统工艺濒临失传的危机中,让买买提最终在驻村工作队帮助下建立“非遗工坊”的转变,既是对文化基因的保护,更是对现代性焦虑的回应。这种叙事策略超越了简单的文化保育主题,直指全球化语境下地域文化的精神重生。
  蔡淼笔下的新疆,对边疆时空的重新编码极具创意。《鱼宴》通过一场颇具荒诞喜剧色彩的家庭宴请,将教育异化问题置于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场域。在《玛卡》中,作家以驻村工作队帮助“逃学”少年重返校园的细节,将教育帮扶政策具象化为“内初班教室窗台上的格桑花”,这种将制度关怀转化为美学意象的功力,让政策叙事拥有了诗意的栖居。
  这部小说集的价值远超出地域文学范畴。当援疆医生在帕米尔高原书写希波克拉底誓言,当创业青年在古丽眼眸里读懂另一种文明密码,这些故事已然升华为文明交融的当代诗篇。蔡淼以诗人特有的敏感捕捉着边疆大地的震颤:土陶窑炉里跃动的不仅是千年窑火,更是文化传承的基因密码;新梅林中的累累果实,凝结着脱贫攻坚的汗水与跨地域爱情的蜜汁。这种书写超越了简单的政策图解,在《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升学困境与《你在高原》的医者仁心中,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共振出震撼人心的诗学频率。
  蔡淼的创作实现了对“援疆叙事”的审美重构。在《花儿依旧别样红》主线故事中,支教老师收养塔吉克族女孩的设定,跳出了“拯救者与被拯救者”的传统二元框架。当支教老师在古尔邦节穿上艾德莱丝绸衣裙,用生硬的塔吉克语领唱民族歌曲时,文化交融已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具体可感的文化互鉴。这种双向的情感流动,打破了传统援疆叙事中的单向度想象。
  作家对新疆的认知呈现出鲜明的“在地性”特征。作为新疆作家,蔡淼将塔吉克族民居中“蓝盖力”厅廊的建筑智慧,转化为《玛卡》中多伦家庭的空间叙事;把十二木卡姆的节奏韵律,化用为《买买提的春天》中土陶转盘的旋转韵律。这种从地域文化肌理中生长出的文学质感,使作品获得了人类学意义上的珍贵文本价值:真正的边疆叙事不应是奇观化的采风笔记,而是要从新疆大地深处汲取养分,在新疆本土文化根脉中寻找答案。
  《花儿依旧别样红》的文学价值,在于它成功构建了新时代边疆书写的“第三种维度”。这既不是简单的政策图解,也不是异域风情的猎奇展演,而是通过扎实的田野调查与深刻的人文观照,在个体命运与时代潮流的交响中,谱写出荡气回肠的边疆史诗。当读者跟随蔡淼的笔触穿越塔克拉玛干的星空、帕米尔的雪线、喀什噶尔的老城巷陌,最终触摸到的不仅仅是新疆大地的温度,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蜕变。《花儿依旧别样红》,这部尤如“雪线上的精神绿洲”般的作品证明,真正的边疆文学,应该也能够成为解码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密钥。

董江波

(责编: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