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影集里的爱和力量
老影集里的爱和力量
父母亲相继走后,给我留下本珍贵的老影集。每每想念二老的时候,我就拿出来看看,每次都让我幸福无限。
在老影集的首页位置里,父亲珍藏着一幅雷锋的照片,这张照片是当年的新华社记者送给他的。从我记事起,父亲就经常手捧着这幅照片,讲他亲身经历过的雷锋拜廖初江为师的故事。那是在1962年雷锋因公殉职的前夕,作为沈阳军区装甲兵汽车连的节约标兵、抚顺市人民代表的雷锋,慕名前往沈阳军区装甲兵6008部队坦克三师机械化团一营三连,请教“全国学《毛著》第一人”——廖初江,向他学习学《毛著》的经验。当时,父亲任该连连长,并亲自参与了三天的接待工作。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雷锋叔叔很早就成了我们姐弟几个的人生追求。
在老影集里,我最喜欢的是父亲于1955年在沈阳军区坦克三师机械化一营被授予少尉军衔时照的那张照片,帅气极了,可惜那时我还没有出生。
在这本旧相册里,除了父亲在部队时的那些英姿飒爽的照片,还有很多记录了我们一家人的过去,是我们曾经的幸福时光。
我们家拍摄的第一张合影是父亲从太行山革命老区接母亲到东北随军,路过北京时拍摄的。那时正好是国庆节,我们在万寿山照了第一张全家福。后来相继有了弟弟和妹妹,在每次照全家福时,尽管我们兄弟姐妹们穿的都是些粗布衣服,而且还打了补丁,可是在每个美丽和幸福的拍摄瞬间,我们都笑得特别灿烂。父亲和母亲照相时,父亲穿的都是军装,母亲素面朝天,穿着肥大的衣衫。一脸严肃的父亲,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是英姿飒爽。
父亲心细,每次把拍照的时间、地点都写在每张照片的背面。每次打开影集,翻看照片时,看着父亲亲切的笔迹,就会想起刚刚从照相馆里取回照片来,我们围在一起抢着看照片的时光。在这本老影集里,父亲在1973年为我们拍摄的那张黑白照片的情景,像是刚刚发生。当时我和两个妹妹一个弟弟,跟随从东北转业后的父亲,来到地处中条山的国营红山机械厂支援三线厂建设。在“六一”儿童节的那天,父亲为我们拍下了开心的瞬间,作为最美丽的礼物送给我们。在父母慈爱的抚育下,旧照片里,我们的眼神总是流露出对生活和未来的无限憧憬。
我成家后,我们这个大家庭里的照片,几乎都是我丈夫随手拍的。在这些照片中,父亲最喜欢的是1986年“八一”建军节,他打靶时,被自己女婿抓拍下来的那张照片。
父亲去世后,不止一次,我发现母亲捧着我们的全家福笑了哭,哭了笑。母亲还特别爱在外人面前显摆我们的全家福,总是会拿出影集来,指着那些旧照给人家讲我们家的故事。母亲对我们兄妹几个说的最得意的一句话是:“人这一辈子,什么钱不钱的,妈有你们几个就足够了!”
这些影像,记录下岁月,永不褪色,给我们注入爱、幸福以及催人向上的力量。
陈玉霞(绛县)
1.作者父亲最帅气的一张照片。
2.作者父亲1963年被授予中尉军衔时的佩枪留念。
3.作者父亲1955年被授予少尉军衔时和战友的合影,右边的人是作者父亲。
4.作者父亲保留的记者拍摄的雷锋和廖初江在一起的照片。
5.作者父亲保留的廖初江给战士讲学《毛著》心得体会时的照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