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共青团的记忆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我是1973年春天上高中的,那一年,正遇上智育回潮,上高中的条件是,以文化课成绩为主,然后还要通过村里的贫下中农代表进行推荐。当年我考试的文化课成绩达到了录取分数线,加之我家是贫农成分,顺利通过推荐,上了僧楼高中。
  进入高中的时间是3月份,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第一节作文课,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是《校园春色》。也许是为了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吧,我非常重视这篇作文的写作,经过反复酝酿推敲,结合当时的形势,我写成了一篇近千字的情景交融、师生关系融洽的作文。
  几天后,老师在上第二节作文课的时候,在全班点评了我写的文章,给予了非常好的评价,并把我的这篇《校园春色》作文登载到班级黑板报上,向全校展示。这是上高中后的开门红,从此以后,我信心满满,刻苦学习,积极表现,在全班五十多名学生中,各方面表现都稳居上游。
  尽管如此,1973年“五四”节的新团员吸纳还是与我无缘。一是名额太少,二是从入学到“五四”节,仅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还是了解的不多,所以没有被吸纳。但我没有气馁,还是非常地努力,坚定自己加入共青团的信念,学习刻苦,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各种活动,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心目中,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1974年升入高二年级,换了一个新的年轻的班主任叫郭文荣。郭老师是一个很有气质、很有学问的老师,第一节语文课上,他的引经据典、他的流利口才、他的讲课风格和他的逻辑严密的板书,让全班同学喜欢上了他。
  他的作文课上得也是别有一番情趣,让许多作文头痛的学生受益匪浅。为了提高写作水平,他结合当时的“批林批孔”运动,创办了班级报刊《战地黄花》,刊登学生习作,我有幸成为一名班报的编辑,和另外两个同学负责班报、板报、壁报的编辑,得到老师和全班同学的信任。
  1974年“五四”节到来前,学校团支部给我们班分配了5名新团员指标,这一次,我顺利地通过了班级各小组的评选。进入4月下旬,学校团支部就开始按照我填写的入团志愿表进行政审,调集班干部和老团员,开始逐村逐户对将要被选的新团员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查。当时我记得,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不能有成分不好的,不能有身带问题的成员,不能有正在服刑的人员,有一个问题,都不能加入组织,审查是非常严格的。4月底,学校政审全面结束,我的社会关系全部是根红苗壮,没有一点不利因素,顺利通过政审。
  1974年5月4日,“五四”青年节这一天,学校团支部带领全校团员和即将加入团组织的学生们,参加了公社团委组织的庆祝大会和新团员入团宣誓,我站在鲜红的团旗下,举起右拳进行了庄严的宣誓。从此,17岁的我,成为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的一员。

薛振堂(河津)

(责编: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