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繁茂,始于立夏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立夏
  □宋·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季节的画卷轻轻展开,不知不觉中,万物转换着深浅不同的颜色,夏日的色彩顿时明媚了起来,立夏节气到了。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所谓“立”即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开始和到来。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是“大”的意思,指春日远去,夏季开始,万物至此皆已长大,故名立夏。《历书》曰:“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表示告别春天,因此又称“春尽日”。立夏以后,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所以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正如明人《遵生八笺》:“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万物繁茂,始于立夏,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立夏节气到来,自此风暖昼长。虽是进入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但“绿树荫浓夏日长”的夏日景象,仅存在于中国福州至南岭以南地区,对于全国的大部,依旧处于红紫斗芳菲的仲春与暮春。
  我国古人将立夏时节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说的是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逸周书·时讯解》也有“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的记载。《礼记·月令》篇,也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这一节气。据史书记载,自先秦开始,历代帝王都会在立夏这天率领文武百官举行迎夏仪式。《礼记·月令》记载:“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夏于南郊。”祭祀中,君臣皆着赤色礼服,配赤色玉佩,连马匹、车骑都要换上赤红色,以表达对丰收的期盼和未来生活的向往。这种迎夏的仪式是很庄严很隆重的。
  另外,立夏时,许多地方还有吃“立夏饭”、尝三新、吃蛋、称人等习俗。
  在江浙一带有“立夏尝新”的风俗,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人们尝食。而浙江、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人们仍然保留着立夏吃乌米饭的古老习俗,乌米饭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是采集野生植物乌桕树的叶子煮汤,用此汤将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捞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
  在民间,还有着“立夏吃蛋,石头踩烂”的说法,意思是立夏吃蛋,人就会劲头足。“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疰夏俗称苦夏,是对体弱多病、浑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的总称,多发生在老人和小孩身上。因为立夏过后,天气炎热,气候发闷,老人和小孩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相对低下,会引发疰夏症状。古人认为,立夏吃东西最补,吃一只鸡蛋相当于吃一只鸡,吃鸡蛋可以有效预防疰夏。
  古时立夏这天除了吃蛋,人们还要斗蛋。孩子们脖子上挂着用丝线编成的蛋套,里面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相互用力比试,称为斗蛋。斗蛋通常是小孩子们的游戏,就是比比谁的蛋壳硬。大家各自手持鸡蛋,尖者为头,圆处为尾,蛋头撞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斗破了壳的,认输,然后把蛋吃掉,而最后留下的那个斗不破的“小强”,被尊为“蛋王”。可以说立夏这天,小朋友们把吃与玩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立夏有些地方吃罢中饭还有称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称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立夏,是天地万物的转折点,在诗人的笔下也有着不同的诗情画意。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的《小池》一诗,最能代表立夏时节的景色。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则最为别致:“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全诗以闲适的笔调热情歌咏着夏日的安然,描绘了一幅恬淡的夏日生活图,将那份闲云野鹤般的田园之乐清浅自如地表达了出来。而宋代范成大在《村居即事》一诗中所说的“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更似浙中一带初夏的情景。放眼望去,绿树青翠欲滴,枝头硕果累累,田野庄稼抽穗,鸟声啁啾,虫鸣蛙响,一派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写尽了人间芳菲四月天的诗情画意,而且无论是男人还是家庭主妇,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如果遇上一场雨后初晴,立夏又是另外一番况味。明代张宇初的《喜晴》中,便描述了详细场景。“立夏天方霁,闲情喜暂舒。树深添雨润,溪落见人疏。夕照斜依竹,园花落近书。”立夏这日,久雨初晴,人的闲情雅致也能够得到舒展。被雨水冲洗过后的树木,泛出清亮颜色,溪水深处人迹寥寥。夕阳照射着园中的竹林,落花纷飞在纸页上。诗人不想外出,在居所中静享幽然。这样的时光,让内心更为沉静。
  在充满意境的诗词中,我们与春日温煦的风告别,轻轻掀开夏日来临的帷幕。此时草木葳蕤、新麦成熟,正是人间好时节。立夏,如约而至,一切美如画。

山西晚报记者 白洁

(责编: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