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鲜为人知的生活细节到震撼人心的武术理念,360度解读“功夫之王”,《最后的门徒:我与李小龙回忆录》节选——
我与李小龙朋友缘分的开端
从鲜为人知的生活细节到震撼人心的武术理念,360度解读“功夫之王”,《最后的门徒:我与李小龙回忆录》节选——
我与李小龙朋友缘分的开端
《最后的门徒:我与李小龙回忆录》秦彼得著 人民体育出版社
该书作者秦彼得作为李小龙洛杉矶时期曾经最亲密的弟子和朋友之一,是历史现场的见证人,他的回忆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更接地气、更符合历史真相的李小龙。从弟子和朋友的双重角度出发,不仅让读者了解到李小龙在武术教学和训练中的一面,还展现了他在日常生活中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内心世界,使李小龙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字里行间充满了秦彼得对李小龙的敬重、怀念和深厚情谊。
邂逅于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
1964年,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我踏上了前往洛杉矶的求学之路。身处异国他乡,我唯有通过辛勤的劳作来维系生计。在那个时代,华人的选择似乎被局限在餐馆的繁忙与洗衣房的劳累之间。我在位于加州圣莫尼卡的知名饭店吴夫人花园工作,有幸服务过众多名人。而后,我又在世纪城的世纪广场酒店担任服务员,偶尔兼职影视拍摄,双份工作使我生活得颇为充实。
出于对舞蹈的热爱,在那段时间我在洛杉矶学习了大约6个月的现代爵士舞和几个月的芭蕾舞。我对表演艺术尤为感兴趣,因此加入了临时演员协会,开始在影视的舞台上亮相。在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执导的《冲破铁幕》中,我与保罗·纽曼和朱莉·安德鲁斯等巨星同时出现在银幕上,还在约翰·韦恩主演的《绿色贝雷帽》中扮演一名士兵。在著名导演罗伯特·怀斯的提携下,我加入了美国演员工会,因为他选中我在电影《圣保罗炮艇》的结尾处出演一个小角色,有一段讲粤语的台词。我是那个在电影结尾处,跑到寺庙里告诉大家士兵正在逼近的年轻人。当然,我的角色在说完那句话后就死了。有趣的是,后来通过李小龙,我竟然有机会遇到了那部电影的主演史蒂夫·麦昆。
大约在同一时间,我得知了李小龙将出演《青蜂侠》的消息。然而,我并未贸然联系他,因为在我心中,我们仿佛身处不同的世界——他是备受瞩目的联合主演,而我不过是片场的一名无名小卒。更令我望而却步的是,我听说李小龙为名人开设武术课程,每小时收费高达100美元,这对于我这个服务员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惊喜。1967年年底,我作为《星际迷航》电视剧的临时演员,在一次休息间隙偶然在摄影棚外邂逅了李小龙。我激动地用粤语和他打招呼,见到他我感到非常高兴。我提及在长堤看过他的武术表演,并渴望向他学武,但我听说他的私人课程收费很贵,我承担不起每小时100美元的费用。出乎意料的是,他告诉我:“彼得,现在是我为《青蜂侠》做宣传的最后一周。下周三,我会在家里开设私人课程,诚挚邀请你来我家,我会以朋友的身份亲自指导你。”他递给我电话号码,那一刻,我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这就是我与李小龙朋友缘分的开端。我感到无比的幸运,因为我与他之间的社会身份差异似乎在一瞬间消失了。他接纳了我,把我当作朋友。这份友谊对我而言,弥足珍贵。
大师父
我不确定李小龙的其他弟子是否尊称他为师父,但在上过几次课后,我决意对他以“大师父”相称,那是对至高无上师者的尊称。初听或许觉得有些突兀,但李小龙深谙我心。他非一般师父所能比拟,他超越了所有定义。
李小龙是凡尘中的天才,他的教学方式独树一帜。李小龙的耐心虽有限,但他希望你能迅速领悟他所传授的精髓。他会详细解释每一个动作背后的原理。遗憾的是李小龙讲解完毕,我却无法像他几分钟前那样做出复述和解释。
我犹记得李小龙曾向我提问:“何为汉堡包?”他娓娓道来汉堡包的制作过程:研磨牛肉,采摘生菜,切下几片西红柿,取一片洋葱,再将汉堡包略作烘焙。佐以蛋黄酱、番茄酱与芥末酱,一边烘烤牛肉,一边将西红柿、生菜和洋葱置于面包之上。待肉饼烤熟,置于面包之上。他对整个制作过程的描述详尽至极,然而数秒后,我便难以复述所有步骤。
李小龙还拥有一项非凡的天赋——精准评估。与你交谈数语或看你演示几个动作,他便能洞悉你的底蕴。他甚至比你自己更了解你。若他涉足政界,定能成就非凡,因为他回答问题时总能巧妙避免冒犯任何人。正因如此,李小龙总能吸引人心,让你感觉如沐春风,同时又不失尊严。
与李小龙练习格斗
训练期间,李小龙曾言,当下的武术教学存在过多的“旱地游泳”的情况。很多教学都过于注重招式或套路,而忽视了充分地全接触格斗的对抗训练。要想真正学会游泳,必须投身水中,搏击风浪;同理,要想学会格斗,就必须不断运用所学技巧与对手进行真实对抗,在实战中学习实战。
李小龙深知,在实战中,弟子们能迅速了解哪些技术是有效的。因此,弟子们就会开始简化他的“武器库”,不再追求技术的累积,而是专注于如何在实战中正确地运用它们。一个人应该将必要的时间投入到那些简单而有效的技术训练中,以确保简单的技术正确执行和时机把握。换言之,重要的不是你学到了多少,而是你能吸收和运用多少。最实用、最上乘的技术,是那些能在实战中正确运用的简单技术。
就我个人经验而言,我注意到李小龙在与黄锦铭对战时,侧重于拳击;而在与我切磋时,则侧重于腿法。我想,李小龙这是为了分别测试与对手对抗的最佳技术或战术,同时也给弟子们树立一定的信心。
质量而非数量
李小龙始终强调质量而非数量,这也是他关闭洛杉矶振藩国术馆的原因。他曾直言不讳地表示,他在发现每个弟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之后,就明白自己无法批量生产高质量的弟子。他们各有需求,需要个性化的关注。我记得李小龙曾提及,不同的人擅长不同的技巧,每个人的体格和背景都是独一无二的。
然而,在李小龙心中,一个人的品格才是最为珍贵的。他不问出身、种族、贫富,只要品格高尚,便足以赢得他的尊重。李小龙认为,一个人的品格决定了他的真正价值,包括正直、自律和对于个人成长的执着。《青蜂侠》停播后,尽管他当时仍然经济拮据,李小龙还是拒绝了他人关于开设全美连锁武馆的提议,他不想为了商业化运作,而出卖他的武道艺术情怀。
李小龙,始终是一位坚守原则的人。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