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峨眉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峨眉天下秀。”自古以来,峨眉山以其秀美景色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赞叹:“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终于,在春天时节,我和妻子得以踏上这片向往已久的圣地,有幸一睹峨眉山的绝世风姿。
  那天天还未亮,成都市区细雨蒙蒙,网约车将我们从酒店接到旅行社大巴车旁。大巴车缓缓启动,朝峨眉山方向进发,车内暖意融融,导游细心地为我们介绍游览峨眉山的注意事项,尤其是经过猴区时的安全提示。
  大约一个小时后,大巴车抵达峨眉山景区入口,此时,天已大亮,空中飘起小雨夹雪。我们一行13人被交给景区导游娟子,由她带领我们乘坐旅游观光车上山。山路崎岖蜿蜒,观光车穿梭其间,不时来个急转弯,虽有些惊险,却也充满乐趣。沿途,漫山遍野的树木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白茫茫一片,宛如童话世界。空中,不时有小雪花飘落,轻盈如羽,为山川增添了几分灵动。
  大约两小时后,我们抵达半山腰的饭店,这里也是观光车的终点。此时,地面已结了厚厚一层冰,行走需格外小心。我们匆匆吃过午饭,穿上鞋套、打着雨伞,跟随娟子导游去登山。这1.5公里的台阶布满积雪,格外陡峭难行。台阶湿滑,一旁的护栏上结着厚厚的冰,晶莹剔透,宛如大自然雕琢的艺术品。尽管天气恶劣,但游客依然络绎不绝,不少人拄着登山杖、披着雨披,大家相互搀扶,小心翼翼地前行。
  此时,我回想起车上导游讲述的峨眉山的传说与典故。
  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它以悠久的佛教文化和壮丽的自然景观闻名于世,从东汉时期开始,佛教便在这片土地上传播,并在唐代达到鼎盛。峨眉山里拥有万年寺、报国寺、伏虎寺等众多古刹,佛教文化融合了禅宗、净土宗等多种流派的思想,吸引了无数信徒和游客前来朝圣与观光;而其中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白蛇传》中白娘子为救许仙,不远千里来到峨眉山盗取灵芝仙草的故事。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为峨眉山增添了几分浪漫与神秘的色彩,仿佛白娘子当年在这片雪地中匆匆而过的身影就在眼前,她的执着与深情,早已融入了这片山林。
  继续前行,经过猴区时,竟未见到一只猴子。原先听车上导游讲峨眉山的猴子顽皮又“流氓”,心中还有些忐忑,此刻,才觉得那些担忧是多余的。或许是天气太冷,未到猴子活动时间,它们正躲在某个角落里睡大觉呢。
  终于,气喘吁吁的我们来到缆车处排队等候,缆车平稳上升,六人小型车厢内弥漫着紧张与兴奋的气息。我望着窗外,山势陡峭,缆车快速上行,心中虽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对山顶美景的期待。对面的女游客紧闭双眼,不敢看向窗外,让儿子用手机拍摄周围的风景。
  下了缆车,还未到达山顶,仍要沿着台阶继续攀登。此时,台阶上的积雪已被游客踩得模糊。终于,山顶的轮廓在前方若隐若现,只见香烟弥漫,金顶在雾气中时隐时现,耳边不时传来阵阵梵音,与烟雾交织在一起。我不禁感慨:这金顶的祥光与梵音,仿佛开启了佛境,祥云环绕,如梦似幻。近前,庙宇的屋檐上挂满晶莹的冰凌,宛如精美的艺术品。我们依次进入庙堂,在佛像前为家人祈求平安与幸福,心中默默许下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登临金顶,我情不自禁吟诵起李白《峨眉山月歌》中的名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此刻虽无秋月当空,但山顶云雾缭绕,金顶在雾霭中若隐若现,令人肃然起敬、心生热爱。妻子站在一旁凝望远方山峦,眼中满是感慨。我轻声问她:“累吗?”她微微一笑,摇摇头。我们相视一笑,无用多言,这份宁静与美好已化作心底温暖的回忆。
  下山时,回首云雾中的峨眉山,它仿佛在向我们挥手告别,那一刻,心中涌起一丝不舍。别了,峨眉山!这次游览,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壮美,也经历了心灵的洗礼,这份宁静与感动,将永远镌刻在我心底。期待未来某一天,能再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重温这份宁静与美好。

赵学潮

(责编:李琳、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