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必得是一种执念
志在必得是一种执念
看到演员吴越的一段采访,她说:“我爱自己的方式就是告诉自己,不要志在必得。我会失败,差不多就得了。我跟我爸爸求了一幅字,就是‘差不多就得了’。”差不多就得了,确实是善待自己的方式。
可一直以来,我们接受的教育是,人要有决心有毅力,做事应有志在必得的魄力。“好强”这个词,也被我们看做非常美好的品质。好强意味着不躺平、不摆烂,以最昂扬的姿态面对种种挑战。一个人积极上进,的确是好品质。但凡事应该有度,人如果过于争强好胜,很可能背负太过沉重的枷锁。志在必得是一种执念,如果你太过在意某件事,太在意某种结果,就会被一种无形的绳索束缚,无法轻松。
记得我初涉职场时,也曾经有志在必得的雄心,凡事都想去争。可是时间久了,我发现,人不可能事事都做到满分。每个人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短板,有些事即使很努力,结果也可能不尽如人意。过于苛责自己,不仅负担沉重,而且特别容易陷入挫败感之中。每当有一点小失误,就觉得犯了不可饶恕的错。有段时间,我时常怀疑自己,觉得怎么做都不能让自己满意,更不能让别人满意。越是志在必得,结果越会事与愿违。如此恶性循环,整个人就像一匹负重前行的老马,甚至就有了暮气沉沉的感觉,精神面貌都不好了。
后来我调整自己,学着给自己松绑。我不再把志在必得当口号,遇事尽力而为,不必太过关注结果,差不多就行了。这样做以后,做事效果反而比以前更好。因为不再志在必得,状态放松了,工作也变得有了乐趣。有乐趣的工作,更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常常会有惊喜出现。
再说到我的写作,早年我给报纸杂志写稿,一般是按照报纸杂志风格来写。有位文友看到我发表的婚姻家庭、职场鸡汤之类的文章,很是有些怒其不争。他对我说,你这样写下去没长进,永远成不了大家。彼时那位文友刚参加了某个文学奖项的评选,志在必得。而我笑笑不语,在写作上,我没有那么多志在必得的想法,更没有成名成家的宏大理想,只是当成业余爱好。这样写作多年,我一直很享受这种轻松的写作状态。
志在必得是一种执念,要放下这种执念,需要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比如我很清楚自己的写作实力,便不会追求更高的目标。差不多就得了,不给自己太高的标杆,也不给未来太多期望,顺其自然最好。其实人的多半烦恼,来自野心大于能力,志向大于实力。如果你志在必得,一旦没能得到,就会有从天堂跌入地狱的感觉。
有人认为“差不多就得了”是不思进取,是碌碌无为的中庸之道。其实不然,我觉得“志在必得”关注的是结果,对结果过于在乎,就无法享受到过程的美好,容易把事情做得机械化和概念化;而忽略结果,就会留意到过程中的细节,把一件事做得细致,在其中加入自己的创意,这样做事有温度、有情怀,常常会有水到渠成的美好结果。你仔细想想,生活中那些做出成绩的人,往往开始的时候并非志在必得,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不刻意关注结果,即使柳成荫,也不过是随心而为的意外收获。我喜欢一句话:“见过花开就好,何必在意花落谁家。”放下执念得自在,松绑人生更惬意。
□马亚伟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