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读唐诗——一个互联网人的读诗小课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登高不一定是为了望远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亭台楼阁,这是古建筑的四种样式。“亭”来自“停下脚步”,一般是在路边休息用,公共空间,所以有顶无墙,方便行人临时停歇;台,是把一个土堆夯实成一个土方块,在这个基础上再盖房子,这个叫台,有的台单纯就是一个土方块,叫“方台”;楼和阁类似,但阁一般是隐秘的,比如女孩子住的叫闺阁,如果人多了就叫绣楼,阁是二层以下,古代楼和楼之间有时候有个放物品的地方,也叫阁。楼是二层以上,一般常常建在水边,唐诗里常见的“鹳雀楼”在黄河边,“黄鹤楼”在长江边,“岳阳楼”在洞庭湖边。《水浒传》里有一章节,讲宋江在浔阳楼上提反诗,就是在浔阳江边。
  有人说《黄鹤楼》是最好的七律,但对于同时代的高手来说,有一个这样的对手作品摆在这里,是一定要挑战一下的。
  要挑战,就一定是同题作文。但同样写楼,难度不小,楼和楼的位置虽然不同,但意象差不多,不是这里有什么怀古的传说,就是看到江水东流感慨时间,如果是普通人不免写的时候就落了这个俗套,无法超越。
  但有一个人超越了,也只能是他来超越。
  他就是李白。
  作为诗仙,唐朝诗坛的顶峰上的高手,他超越的方式竟然如此特别。
  我们看李白的诗歌,大多是古诗或者绝句,很少写律诗。律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讲规矩,不但有平仄、韵脚的规则,而且律诗是八句,第三、四句意思要对仗,五六句意思也要对仗。很多人以为李白天性浪漫,如果有这么多条条框框,他就写不好诗了。其实真正的高手,写命题作文也不会差,基础功夫只有掌握得熟练于心,才能在创意上一鸣惊人。
  《登金陵凤凰台》便是李白最好的律诗,与开创性的《黄鹤楼》比,更上一层,属于升级版。李白不是随便选择地方写的,金陵凤凰台同样是一个凤凰的传说,同样面前的这条江也是长江。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楼空江自流。”崔颢写黄鹤,是三句说了三个黄鹤,李白更厉害,两句就说了三个凤凰。崔颢说黄鹤,是仙人的传说,而李白所说的凤凰,现实意味更重。古人说凤凰有两个意思,一是祥瑞,古代人认为国泰民安,皇帝圣明,自然界就会出现祥瑞,凤凰这种神鸟就是祥瑞的代表。二是古人把优秀的人才比作凤凰,有“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凤凰台就是凤凰曾经栖息的台,但如今“凤去楼空江自流”,在诗人眼中,这一切都过去了,曾经繁华的王朝如今凋敝,曾经吸引人才纷纷前来的凤凰台已经荒凉。崔颢感慨的是仙人走了,而李白说的是当下的现实,是曾经的繁华。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吴宫是三国时东吴的皇宫,距唐朝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晋代指的是东晋,距离唐朝也有近300年历史,是历史上曾经繁华的王朝。“吴宫花草埋幽径”,可以理解为写实,就是吴宫旧址上的花草都已经很高了,看不清路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晋代的那些衣冠也都成了古丘。有人也理解这两句为虚写,吴宫里曾经有很多美女,花草指的就是这些美丽的妃子,而衣冠指的是那些跟着东晋东渡的士大夫们。如果这样理解的话,更觉得伤感。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上一句还在追古,这一句又把视角带回到了眼前的现实世界,远处上面是三山和青天,下面是水和白鹭洲,这一组同样对仗工整。
  要问这首诗是怎么超过的《黄鹤楼》?是这最后两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里核心是“长安”,长安是什么地方,是皇都,是皇帝住的地方,是天下读书人实现自己抱负的地方,是理想城。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两地相距千里之外,人是绝不可能站在金陵看到长安的。但诗人却把这种看不到赋予了另一层含义,因为总有“浮云蔽日”,总有奸人当道,真正的人才看不到长安,而太阳也被挡住了光芒。
  崔颢的诗是诗人的诗,是浪漫的诗,是想象力和豪情的诗,是关于人类共通情感的诗;而李白的诗是读书人的诗,是失意者的诗,是国事和人事的诗,是关于现实的诗。

十八花生

(责编: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