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家园——一个摄影家镜头下的传统村落
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西中黄村
乡土家园——一个摄影家镜头下的传统村落
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西中黄村
西中黄村,位于临汾市襄汾县汾城镇西北部,距县城18公里,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西中黄村故称“凤城”,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中,曾先后用过黄墩、西黄墩、西黄村、西黄庄和西中黄五个名称。以前环村建造有砖包城墙,城周1980米,上宽3米,下宽7米,其始建于明代崇祯三年(1630年),竣工于清雍正年间,历时约有百年。光绪版《太平县志》载:“西中黄距县十里,明崇祯三年筑堡。国朝康熙五十三四等年通甃以砖。”
历史上的西中黄村城开四门,西称“建威门”,北为“武安门”,东曰“来青门”,南叫“永熙门”,门洞深达15米。经战乱摧毁与风雨侵蚀,现城楼已毁,城墙仅有北城墙及东城墙的一部分保存下来,城门洞仅北门尚存。
西中黄村有清代建筑春秋楼,位于村庄北门外不远处,建于清代道光十八年(1838年)。楼由楼基、楼梯和楼身三部分组成,楼基呈正方形,楼内筑神台,台上塑关公坐像。登楼俯视,全村风光尽收眼底。
村里明清建筑成群,代表性的有城里院、七椽院、旗杆院等。其中城里院最有代表性,是一座由张氏家族建造的砖筑的城堡,是“城中城”,由张氏家族关西副使张化于崇祯六年(1633年)所建,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为三进院落。墙高9米,东南、东北角建有20米高的望楼,西北、西南有低小坚固的岗楼。院墙上垛台林立,楼楼相通,堪称城堡。
七椽院人们称作七串院。叫七串院,实际有15个院,但并无直接相串的七个院。王氏旗杆院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清嘉庆八年(1803年)重修。王氏19世举人王渊通于民国四年重建。大门外立木旗杆两根,故曰“旗杆院”。分东西两个四合院、书房院、厨房院、牛院、茅房院,各院有互通小门,来往方便。至今基本保存完好。
西中黄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异彩纷呈,源远流长。西中黄村的抬阁,也称高抬,久负盛名,享誉四方。据传高抬由明朝嘉靖年间的一种祭神活动演变而来,其特点是制作精巧,新奇美观,高悬惊险。一般是在每年正月十五时演出,是村民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形式之一。西中黄社火从清代延续至今,最初同样起源于迎神祭祖,后逐渐成为一种娱乐活动,每年春节至元宵期间为活跃时期。西中黄的民间剪纸工艺和面塑也远近闻名。如果在春节期间到西中黄村将会感受到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
吴根喜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