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峰之巅探寻生命的意义

——读宋明蔚《比山更高》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读完《比山更高》这本描写中国自由攀登运动的非虚构纪实作品,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书中那些攀登者信奉的“自由是一种信仰,而攀登却是通往自由的道路”理念、勇于在充满危险的悬崖跳舞的探险精神,充分展现出了自由攀登这项运动的魅力与残酷。
  该书作者宋明蔚是一名记者,曾任《户外探险》杂志执行主编,参与过近百起重大户外事件的报道。他对登山和探险有着深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经验,通过大量的采访和资料挖掘,讲述了中国自由攀登者这个特殊群体的真实故事,详细描述了他们在攀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团队合作,以及面对生死时的抉择,揭示了他们对自由、理想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刘喜男是这本书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悲情角色。他在攀登过程中始终怀揣着对自由的强烈渴望,试图在征服山脉中找到生命的意义,但一次次的攀登并非一帆风顺,每一次的生死考验都让他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一次攀登党结真拉峰的活动中,他遭遇了不幸,永远地留在了那片他为之痴迷的大山之中。
  刘喜男的悲情命运,是对自由攀登这项运动风险的一种深刻揭示,他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追求毫无意义。他对自由的执着追求,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的探险精神,这种勇气和决心永远值得人们敬佩。
  书中的另一个攀登者严冬冬,与刘喜男的经历有着相似之处,在登山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然而,他最终的命运同样令人痛心:在一次攀登中,他与队友遭遇雪崩,不幸遇难。他的经历让人感受到,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攀登者,也无法完全掌控自然的力量,在面对极端环境和不可预测的风险时,人类的生命是如此渺小和脆弱。他的离去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自由攀登时安全的重要性。
  攀登者伍鹏,在攀登事业上有过辉煌的时刻。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事业的起伏、生活的压力以及内心的挣扎,有过迷茫和困惑,甚至一度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但最终通过自我反思和努力,他重新找回了对自由攀登项目的热爱,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前行。他的故事使我们明白,人生道路其实有许多选择,重要的是要学会在困境中坚守自己的信念,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这些攀登者不同的命运,共同构成了《比山更高》这本书中丰富的生命画卷。他们有的在攀登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有的在经历挫折后重新调整了方向,继续前行。他们的故事既让人们看到了自由攀登的魅力与风险,也让人们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通读《比山更高》后我了解到,自由攀登者是中国特有的一群人,他们只有寥寥几百人,却是中国死亡率最高的运动群体,遇难者的平均年龄仅有31岁。作者宋明蔚把这二十年用四条线索进行交织,通过“自由之魂;刃脊探险;白河十年和梦幻高山”的生命轨迹,透视他们生活过的那个时代,书写了一部鲜为人知的登山史诗。
  《比山更高》一书的叙事结构别具一格。它没有按照传统的时间或事件顺序来讲述攀登者的故事,而是将各个攀登者的经历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宏大而细腻的画卷。通过这种方式,让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了解自由攀登者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罗华宝

(责编:马云梅、刘_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