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瓷壶里的旧时光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老家堂屋,洗脸架下立着一把老瓷壶,壶身覆着薄薄一层灰,它静静地不声不响。一向爱囤物的母亲像是遗忘了它。我担心母亲会把它当作废品清理掉,便千里迢迢带回了现住地。
  壶很普通,大约是景德镇上某个窑口烧制的粗瓷。壶身浑圆,釉色白中泛青,壶盖的铁环已生锈,系着盖口的黄麻绳子,也不知是哪一年母亲给系上的。引人注意的是——这把瓷壶上绘着的一幅古代仕女图,几位仕女手持书卷,似在顾盼交流,后方几棵点缀的树木,树下有古朴的围栏。壶身一侧,还有一行隽秀的字迹:“春光艳芬芳,名园花清香,多情添秀色,美人天生媚”,每次念起这行字,细细看着这图,又觉得这壶来得不寻常。
  于是,我细心地将其收藏了起来。有一天同母亲闲聊,突然谈到这壶。母亲说,“我以为丢了,这壶被你带走了,也好。”
  原来这瓷壶是外婆给母亲的陪嫁。母亲整日劳作,却并未忘记那把旧瓷壶。她把壶放在脸盆架下,是时刻做好了要用它的准备。只是大家都习惯用饮水机,不知不觉间,就把它抛诸脑后了。
  就是这把像是被人遗忘的瓷壶,为我也带来过难以忘记的温暖印记。
  记得小时每年农忙时节,家里要收稻子,稻田离家路远,我们下田时,母亲总会带一壶烧好的茶水。这水可不是一般的茶水,母亲喜欢在茶水里放些川芎,再放一花花子盐。白瓷壶的肚子圆圆正正,很能装,我们兄妹几个,在树荫下抱着壶“咕咚咕咚”一通猛灌,只觉得鼻子深处萦绕着的川芎香,是那么醇厚清凉,着实比吃冰棍还让人清热解暑。似乎也是奇事,天气这么热,壶子里的水却有冰凉之感;母亲在这个时候,也放下手中的活,喝着茶,坐在田头与邻家聊天。你看,田里活儿这么累,却捞得着喝茶,闲聊,在那个辛劳的农忙时节是多么难得的瞬间。
  我大约五岁时的冬天,染了头疾,母亲照着土方子,用川芎、红糖和鸡蛋一起煮来让我吃。母亲将煮好的汤蛋放入壶中保温,我抱着壶吃蛋喝汤,吃三两次还好,但吃多了,那川芎略微冲鼻的辛香让我很是难受,抵死不肯吃,但母亲坚持用壶温蛋,天天哄着我说:“你看,花菩萨动起来,快吃,快吃,吃完就可以玩了。”母亲把那些画在瓶中的仕女,叫作花菩萨。说来也怪,我看着那些花菩萨,真要同那些花花绿绿的美人儿一同动起来一样。就这样,母亲哄着我吃了整整一个月的川芎蛋,我的病竟从此好了。
  小时有关这壶的记忆,总是这样清晰温暖,后来才渐渐知晓,这壶里装的从来都不只是茶水,温的也从来都不只是川芎蛋啊,而是母亲那份沉甸甸的无法比拟的爱啊……
  现如今,我把这壶带到身边,却不知用来作什么用处,常常空空如也,却又仿佛盛满了一壶的旧时光。这一壶子母亲的悠悠爱意,一壶子的儿时记忆,我会忘记吗?不,我不会。我会记着它的,它像一根无形的线,稳系着故乡的悠悠岁月,让身处异乡的我,常在不经意间,看一眼,就可稳住精气神。是的,要带来它,只让它静静地待在我旁边,便足矣。
  这沉默的白瓷啊,我会永远珍藏!永远……

□欧阳凝芳

(责编: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