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 一个故事 一段感言
【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特别策划·山西作家谈】阅读的精神滋养
一本书 一个故事 一段感言
【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特别策划·山西作家谈】阅读的精神滋养
李骏虎
杨遥
赵瑜
蒋殊
葛水平
张锐锋
张二棍
柴然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在三晋大地深厚文化的滋养下,山西作家们怀揣着对文学的热忱与执着,在创作之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他们深入基层生活,捕捉时代脉搏,用文字勾勒出多彩的世间万象。写作的同时,他们依然热爱读书,并从中不断汲取营养。值此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到来之际,山西作家们特意推荐一本自己写的书、讲一段创作中的趣事、谈几点阅读感悟和建议,以飨广大读者。
——编者
李骏虎
用宝贵的时间,读最能产生共鸣的书
作家荐书:《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这部小说,是我以红军东征至山西创建吕梁革命根据地,其间不断呼吁全国各个阶层能够捐弃前嫌、共赴国难的故事。为了尽可能地再现历史,我大概用10年的时间打通史料,并沿着红军东征路线去探访,找到了毛泽东主席当时指挥红军东征作战的100多封电报资料。可以说,如果没有红军东征山西,革命队伍的发展壮大可能会面临更多阻碍,所以这段历史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以往众多文学和影视作品大多从战争角度呈现这一时期,而《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除了展现战争线,更着重刻画了政治线。希望读者通过阅读这部书,能对红军东征这段历史有全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感悟。
创作故事:为了尽可能地重现历史,创作《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期间,我每天要先参照毛泽东主席的电报资料时间线,来安排当天写作中内容的推进和部署。有一天下午,状态很好,文稿快速向前推进了好几个章节。后来突然发现没有照电报内容写,非常懊恼。怀着侥幸去对照,结果发现小说中的一万多字跟毛泽东主席电报里的安排部署居然是一致的。我不由得感慨,毛泽东主席的军事思想体系太完整了。在他伟大的军事思想指引下,我参照过他的100多封电报之后,自然而然地就能够猜到他下一步的排兵布阵会是怎样的。这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还原这段历史,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毛泽东主席伟大军事思想的致敬。
阅读倡议: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阅读作为一种最好的休闲方式、最好的精神滋养方式,对于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来说是比较奢侈的。在这种情况下,我提倡读者尽量读自己感兴趣的书、读拿到手后最能产生共鸣和愉悦感的书。阅读不应该仅仅流于形式,宝贵的时间不能用来“做样子”。有些书读过去没有收获,有些书阅读时很难进行下去,不要浪费时间,换一本自己更感兴趣的书。
杨遥
作为山西人,多了解山西作家的作品
作家荐书:在我个人的奋斗过程中,经常能够从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因此,我也愿意写一些励志的作品,去激励别人。2024年出版的《理想国》,就是这样一部小说集。这部作品中,选取了我近年来比较满意的小说作品。这些作品有一个相对集中的主题,就是探讨人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处境下怎样去追求理想,这本书的书名也来源于此。
创作故事:2018年,我去吕梁市临县采访,在一个比较偶然的情况下,遇见了一位非常能干的“80后”驻村第一书记。这位女干部为村民做了很多事,包括给滞销的农产品找销路、为村里人拍摄制作全家福、陪伴村里的孤寡老人过生日等等,深得村民们拥护。后来吕梁市在评选“十大道德模范”之际,创作了一些颂扬女干部事迹的伞头秧歌。这是我第一次听说人民群众用歌曲去赞颂一个干部,心里很受震撼。后来我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大地》,里面的干部安欣,原型就是这位女干部。我认为,作家要多去基层接触老百姓,能掌握很多自己都意想不到的素材。
阅读倡议:首先,读书应该读得杂一些,不光是文学类的,政治、经济、历史,只要感兴趣都尽量涉猎。在这些分类中,多读经典。其次作为山西人,多了解山西作家的作品,比如山药蛋派代表作家作品、新时代文学经典作品等。第三就是多读关于自己生活的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人和事的作品。从熟悉和了解入手,阅读更容易延展开来。
赵瑜
读书应该是渗透进骨子里的事
作家荐书: 《长城小张》是我近期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一部中篇报告文学,大概2万多字。这部作品写了主人公张选50余年起伏的人生,有“歼灭老鼠”“小村赌徒多”“流落太原东关村”“万能张师傅”等十八个章节。通过对张选起伏生活经历的细腻描绘,《长城小张》展示了张选的个人奋斗和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创作故事:《长城小张》的主人公张选,是我们单位的一名“临时工”。他生于1970年,如今已年过半百。他所生活的这50余载,见证了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的关键转型期。在他出生时,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然开始推进。但传统农业在社会经济结构里,依旧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张选的家乡,处在农牧交错地带,想要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情况,这种变革带给了张选曲折跌撞的生活。张选是个小人物,但我认为他值得一写。
阅读倡议:读书是一种素养,读书可以提高阅读者的文化内涵、提高民族的素质。不能简单地区分,为了要考学、为了当干部、为了奔前途而读书。实际上,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工人和农民也应该读书。山西是文化重镇,身处这样一个拥有灿烂历史文化的地区,读书应该是渗透进骨子里的事。
蒋殊
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阅读方向
作家荐书:在我的创作中,关于乡村的故事比较多。我出生在太行山中的一个小山村,那些乡村里的鸡鸣狗叫、风土人情陪伴了我的成长,滋养了我的创作。最近出版了《故乡的秋夜》,在这本书里,不仅记录了我家乡的故事,也记录了自己行走在中国大地上,看到的那些山川河流的故事。在写作过程中,我更多的是想记录自己的感受,没想到写出来之后能得到老师和孩子们的认可。
创作故事:我在散文集《重回1937》中,写了13位抗战老兵的故事。2015年,我在武乡对他们进行了采访。10年过去了,这本书中的13位抗战老兵已经全部离开了这个世界。现在再去寻访,已经没有在世的老兵了。我希望这本书中的文字能让广大读者记住在历史长河中,有一批普普通通的抗战老兵,为我们今天的和平做出过多么大的贡献和牺牲。作为作者,我会坚持以文字的方式致敬英雄。作为读者,希望大家可以从这些文字当中知道来时路,从而珍惜和平。
阅读倡议:我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阅读方向。比如说我自己的阅读大概分这么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儿童时,乡村没有什么书,所以有什么读什么。第二阶段是上学之后,老师建议读什么,就读什么,但那时候有些书也不好找。到了第三个阶段,工作了,有了收入,就完完全全跟着自己的兴趣去阅读。到第四个阶段,当我成为一个创作者,阅读基本上是围绕着创作主题来开展。当然,为了避免知识架构单一,我也会有意识地去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开卷有益,无论身处什么阶段,都要寻找自己的阅读方向,不要放弃阅读。
葛水平
阅读地方史志,了解历史遗存
作家荐书:我今年将新出版一部长篇小说——《和平》。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中国家庭自东北到秦晋交界地带的颠沛流离、爱恨情仇,以及一个侵华日军青年军官的忏悔与自剖。所有的战争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所以《和平》并没有过多地去渲染胜利,而是着眼于战争给民众带来的灾难、心灵创伤以及那种真实可感的生存恐惧。
创作故事:我在创作小说《空山·草马》时,在壶关县的黑山背村见到过一位留守的老人。村子里的人都迁走了,村庄也快要消失了,留守老人一个人住在村子里。他的耳朵上了年纪听不到,村子里每天都会有房顶坍塌、院墙塌落,也有窗户或者别的地方风化折断,但这些他都不知道。他过年的时候要去每个院落里面看一看,再给院墙上贴一副对联。但他只有红纸,没有笔墨,所以这些对联都是空的,像这个村子一样。他十几年如一日地生活着,我觉得这种定力和坚守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榜样。
阅读倡议:希望更多的人去阅读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还有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们的社会在发展、在变革,这些文学作品记录了曾经的一个时代,值得年轻人去了解。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去阅读一些地方史志,了解三晋大地上留下的历史遗存。除了阅读书籍,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去“走读山西”。山西是华夏文明发祥地,所谓“地上文物看山西”,通过边走边读,从而更加珍视山西这片古老土地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与文化。
张锐锋
同一本书要多次阅读
作家荐书:最近10年,我一直在创作《古灵魂》这部200万字的长篇散文,前不久它出版面世了。这本书讲述了晋国从先秦时代开始长达650年的历史,涵盖了其从分封到发展、称霸等各个阶段,尤其着重描述了晋国两次称霸长达150年的辉煌历史。书中记录了一些当时看似微小的历史事件,却破坏了社会秩序,这些小事件是引发社会动荡和历史变革的关键因素,体现了历史发展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
创作故事:十几年前,我到临汾参加一个文学活动,在曲村-天马遗址进行参观访问。在看到巨大的墓坑、看到那么多车马殉葬品时,我特别震惊。这个事件是不是能够以某种方式进入我们的文学,使我们能够通过写这些故去的人和事,与今天的生活形成某种相互映照的关系。我感觉自己有一种责任来把它写下来,用我的方式、我的思考来解读这段历史。我认为,文化传统是代代传承的,人们当下的眼神、动作、思维方式和行事逻辑都受文化基因影响。
阅读倡议:书籍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引发读者的思考,是读者阅读和思考的对象与范本。书籍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需要读者一次次地解读才能深入理解。作家完成写作的书只是半成品,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其意义才能完整呈现。人们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共同阅读和理解,能够在交流中产生共鸣,彼此认同,形成文化共同体。所以,建议读者在阅读经典著作的时候,可以多次阅读,加深理解。
张二棍
读自然科学类书籍,让心灵获得休憩
作家荐书:最近出了一本诗集《搬山寄》,里面收录了近四五年来创作的140多首诗。我以前在野外工作,诗中描写人与自然界万物之间的关系更多些。随着生活状态的改变,这本诗集中的内容多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以及自我矛盾、自我彷徨。当然所有诗歌都要走向爱,一个作家应该是抱着一颗爱心去看待世界万物的。
创作故事:一个诗人必须保持高度敏感,他需要变成一个观察者,甚至一个洞察者,写作才能有滴水穿石的力量。人容易被约定俗成的概念蒙蔽,其实太阳有时候也不落山,大部分是落在高楼、落在医院、落在学校后面……当我们敏感地意识到客观真实的时候,一首诗也就成功了。不管放到任何时代,放到任何空间,所有的写作都应该追求真、善、美,尤其真实是第一位的。
阅读倡议:每一个读者的年龄、身份、知识架构不同,每个人的阅读也应该是不同的。作为作家,我可能更多地会阅读一些文史方面的作品。但我也推荐读者可以读一些自然科学类的书籍,尤其是少年儿童。在繁忙的学习之余,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相当于通过阅读的方式,返回到自然当中、与自然接触,获得心灵的休憩和更丰富的体验。
柴然
不拘形式,请保持阅读
作家荐书:《美好新乡土》是一本主题纪实文学。我把多次深入农村采访的一些亲历和思考,都记录在了这本书中。其中,有在外工作多年、退休后返回乡村久居的干部,有凭借在外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有遭到生态破坏后努力恢复的宜居乡村。这本书记录了乡土的深刻变迁,来表现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与积极探索。
创作故事:我在创作《一生为农——共和国功勋申纪兰》这本书的过程中,遇到过许多意想不到的障碍。在前期,我已经进行过多次采访。到了2020年,我得知申纪兰老人身体逐渐衰弱,想要再见见她。但是正逢疫情期间,这次见面变得非常困难。费尽周折,终于又见到了她。不久后,就在当年6月,老人病逝了。我很庆幸自己当时见到了老人,也许少见一面并不会伤害作品本身,但对作家本身来说,我愿意把对人物的感受,建立在真切和直观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和人物最终的心灵融汇。
阅读倡议:不拘形式,请大家保持阅读。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我们都习惯通过手机接收新信息。但换成新的载体,并不影响我们在阅读中获得成长。实际上,当拥有海量信息时,读者可以获得更适合自己某个阶段、某个方向的阅读要求。所以用怎样的载体阅读不重要,重要的是千万不要失去对阅读的兴趣。
文字:康少琼
摄影:卫 波
视频:高伟 董雷 郝声雨 郭鹏 杨成林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