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宋代男人的帽饰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在历史的长河中,服饰往往承载着一个时代的文化与审美。当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望北宋那个文风昌盛、礼仪之邦的年代,不难发现,男性的帽饰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其中,直脚幞头以其独特的形态与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具标志性的头饰之一。
  据《宋史·舆服志》记载:“国朝之制,君臣通服平脚。”这句话揭示了直脚幞头在宋代的普及程度,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市井小民,都可以佩戴这种帽子。初时的直脚幞头以藤织草巾为里,纱为表,涂上漆后固定形状,后来逐渐演变为只用硬挺的漆纱制作,更加坚固耐用。
  在宋代,直脚幞头作为一种特定的形制,被广泛应用于官员的日常穿着中。《宋史·舆服志》记载:“中兴之制,臣庶皆以幞头、幅巾充首选,而反折上巾,惟以藤织草巾子为里,用纱表而涂以漆,谓之‘幞头帽子’,平施两脚,以铁为之。”这里的“直脚”即是指幞头两侧的长脚,它们平行伸展,如同官员威严的仪态,因此得名“直脚幞头”。
  然而,宋代皇帝和官员为什么要选择直脚幞头作为“官帽”的代名词呢?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首先,直脚幞头的设计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严谨与规范。在宋朝,程朱理学成为主流思想,强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文化背景下,直脚幞头的方正、对称、稳重恰好与儒家思想相契合。这种设计不仅美观大方,更寓意着官员正直不阿的品质。其次,直脚幞头的实用性也是其被广泛接受的重要原因。宋代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时代,文人的地位非常高,他们需要一种既能体现身份又不失实用性的帽饰,而直脚幞头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宋代的幞头制作讲究,材质多样,工艺精湛。从《东京梦华录》的记载中可以窥见一斑:“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特髻冠子、绦线之类。”这些丰富的材料选择,使得幞头的制作更加精细和考究。同时,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身份,幞头的样式也会有所不同,如皇帝或官僚的展脚幞头、身份低微者的无脚幞头等,体现了宋代社会等级制度的严格。
  在宋代,帽饰是区分人们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标志。直脚幞头作为官员的专属帽饰,其长度和形状因官职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既是对官员身份的明确标识,也是对其权力的一种象征。
  宋代男性帽饰的种类丰富多样,既有官方正式场合佩戴的“进贤冠”和“幞头”,也有日常休闲时戴的“幅巾”和“高桶帽”。不同的帽饰不仅展示了佩戴者的身份地位,还体现了其个性与审美趣味。
  例如,进贤冠是宋代官员的标准帽饰,通常在重要朝会或正式场合使用。这种帽子前低后高,黑漆涂饰,寓意着佩戴者的谦逊与智慧。而“幅巾”则较为随意,多用于文人墨客之间的社交活动,它由一块布简单地包裹头部,两端系于颌下,既实用又彰显了文人的洒脱与随性。此外,《云麓漫钞》中提到的“东坡巾”“程子巾”等文人帽饰。例如,“东坡巾”据说是由大文豪苏东坡所创,苏东坡等文人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们在服饰的选择上也力求与众不同,以示其品味和身份的特殊性。《三才图会》中写道:“东坡巾有四墙,墙外有重墙,比内墙少杀,前后左右各以角相向,着之则有角,介在两眉间,以老坡所服,故名。”这说的是,东坡巾的主体是个高桶,有四个角;在高桶之外有围墙,要比高桶低一些;高桶的前后左右各有角,戴的时候一定要有一只角处在两眉之间。苏东坡偏爱高顶长檐的帽子,这种设计既符合时代的审美,又有便于他进行户外活动和游历。
  通过观察宋代绘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可以发现画家对人物帽饰的细致描绘,不仅体现了当时帽饰的多样性,还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对美的不同追求。这些画作中的帽饰细节,为今人研究宋代社会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视觉资料。宋代帽饰不仅代表了个人的风采,还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高雅、清新脱俗的生活态度.而且更多地体现了文人士大夫追求高雅、闲适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宋代的帽饰文化还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帽饰逐渐成为了人们展现个性和品味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可以通过选择不同样式的帽饰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社会身份。同时,帽饰也成为了一种社交工具,人们在重要的场合和活动中佩戴精美的帽饰以示尊重和礼貌。
  宋代男性的帽饰尤其是直脚幞头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头饰更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艺术珍品。它不仅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文化传统,也展示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态度。在今天看来这些古老的帽饰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去探寻和研究那些已经消逝但永远值得铭记的历史记忆。

□陈旺源

(责编:刘_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