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原当铺的另一面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当铺,是老太原人对典当行的称呼,是昔日专门收取抵押品而借款与人的店铺,如同今日网贷似的,只不过网贷需实报个人信息,而当铺只需实物抵押。人们看电视剧里的当铺形象,总会感觉到它与一般商铺不同的暴利和神秘,其实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社会对这种融资救济方式的需求。
  太原是北方大都会之一,商贾云集,人流如潮,当铺的生意也水涨船高,即便是战乱年月,太原老城也有不少当铺。“一城人家半当户”并不夸张,清末民初的老太原人口20多万,但大大小小的当铺却像香烟店一样普遍,最多时竟达百余家,名望较大的当铺如四岔楼的元隆当、红市街的晋和当、上肖墙的隆记质店和义隆当、三桥街的聚集当、东校尉营的广和当、西夹巷的广义当、开化市的庆丰当、棉花巷的晋义当等,还有遍布全城的这些大当铺出资的连锁店——“代当”;另外还有一些小不溜的当铺,打个短线质押,日期三五天或十天半个月;大当铺实力雄厚,最短的长线质押也得一个月,时间短了不划算。虽然当铺盘剥甚重,却也缓解了不少贫困潦倒人家的燃眉之急,这里的买卖非同一般,充满了神秘和传奇的色彩。
  当铺柜台“五尺高”。老太原当铺柜台的高度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说它“五尺高”,一点也不夸张,至少不低于现在银行柜员机顶部的高度,这个高度是三百六十行里最高的。如此超高的柜台,则是与市面上流行着一句俗话分不开的:“富离不开药铺,穷离不开当铺”,也就是说,来当铺的当户多是贫穷人家,因为居家过日子,手头总会有拮据的时候,不免找当铺救急,此时孤高的柜台便起到了震慑当户的作用。柜台里面有近二尺高的台阶,方便掌柜或店员居高临下地觑视着当户,给当户一种高高在上、气势逼人的感觉;当户则自感矮人一等,只能被迫地踮起脚尖,把要当的物品双手捧上去,任由其估价,甘愿“上当”;再者,就算买卖不公,发生争执,高高的柜台也利于掌柜和店员的人身安全。其实超高的柜台也有为当户着想的另一面,当户之中不乏有落魄尴尬之意的人,典当时不愿让旁人瞧见典当物或自己的窘相,只听音不见面,高高的柜台就是留给他最后的体面。
  当铺行话如“切口”。切口,生意中的隐语,说白了就是“江湖黑话”。有人统计过,除了土匪、帮会等流行黑话普遍之外,就数当铺了。不过,当铺为本行切口起了一个雅名叫“春典”。老太原春典的内容也颇为“大全”,如称袍子为“挡风”,裤子称“又开”,狐皮称“大毛”,羊皮称“小毛”,长衫称“幌子”,戒指称“圈指”,桌子称“四平”,椅子称“安身”,金钢钻称“耀光”,珠子称“圆子”……当的是一件崭新的羊皮大衣,被写作“虫吃破光板老羊皮袄一件”;当的是一枚翡翠帽正,被写作“硝石帽正一枚”。同样奇特的是,无论典当物质量如何,一律被冠以“破旧”之名;不论当什么,全得被贬低,当“金子”,被写成“熏金”;当“银器”,被写成“潮银”;当“丝绵”,被写成“麻绢”;当新衣裳,被写成“油旧破补”。还有将平时用的数字也由春典来代替,为的就是让当户“雾里看花”,预防存储期间万一有所蚀损,可以堵塞当户的争执。另一方面,当铺里往来人杂,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用“春典”交流既快捷又反窃,可以防止“隔墙有耳”,避免大额成交后的当户出门被歹人盯梢。在增加当铺行业自身安全性和神秘感的同时,另一面也保护了当户的财产安全,增强了当户对当铺的信任感。
  当铺书写“鬼画符”。当铺里开出的收据俗称“当票”,上面那些“当字”或草或减,龙飞凤舞,满纸文字如同“鬼画符”,比中药处方更难识别。据说这“鬼画符”的字体乃当铺自创,行业里的“物勒工名”,局外人无法摹仿、篡改或伪造。许多人以为这是当铺为了日后蒙哄或刁难当户的一种手法,其实也不然。当铺是“只认票不认人”,如果当户万一丢失当票,这时龙飞凤舞的“当字”就起作用了,可以有效地防止他人知悉当品而冒领,这与今日的高科技防伪手段有共同之处。这些“当字”是当铺伙计们学徒的必修之课,每晚打烊后,他们就得秉烛而练,及至徒满,个个都有一手“霸气”的好字。可见典当不光是一种借贷的经济行为,另一面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救急不救穷”的说法依然提醒着今天的人们,依赖“网贷”过日子终究不是办法。
  当铺这个行当,在老太原人的心中有着不一样的分量,因为这份行业其实包含了很多家庭的悲欢离合。回看早年间的当铺,更多的是体会到当时社会的人生百味,承载着历史的足迹。

彭庆东(太原)

(责编: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