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愉与愁云
欢愉与愁云
“听说了吗?”和我一起接孩子放学的老韩挤眉弄眼地问。
他只要作出这个表情,一般来说没好事。我故意无所谓地把头扭向了旁边:“没听说,不想听,憋着吧!”这厮果然忍不了,急急火火连拍我的肩膀:“你居然不上心?这可关系着孩子的前途、家庭的未来呢!”我转回身问:“怎么着,高考又改制了?”老韩撇撇嘴:“就说你不上心吧?双休啊!省城都开始实行了,咱们区估计也快啦!”
原来是这个——年后就有了风声,突如其来的政策变化的确让我的心里咯噔了好几下。也去网上搜了好几轮,说什么的都有,左看右看到底没理出个头绪来。旁边几个家长闻言都不再闲聊,纷纷抻着脖子往这边看。我说:“实行就实行吧,还能咋办呢。”老韩焦虑得什么似的:“总得有个对策啊!”“对策?”我笑了:“大势所趋,咱顺其自然。”他又开始原地转圈:“总不能坐着干等吧!”我没精神再扯下去:“直说吧,你是什么打算?”老韩愤愤地盯着校门上那金字匾额:“再报个班呗。真要是双休,小兔崽子还不躺废啦!”
要说老韩对他儿子的教育那是真上心,拿课外补习来讲,省城的一对一辅导报了好几个。且不说花多少钱,光每周末驱车两个来回这劲头就比不了。都是当爹的,孩子又都在高中这么个当口,焦虑无需贩卖,自然会蔓延得一塌糊涂。我是刻意逃避而已,却又哪里逃得开?看着哑然的老韩,我既恨被他戳中了心事,又有些同病相怜。“哪至于就废了,你纯粹是自己给自己加担子呢。”我这宽慰的话明显分量不足,不光劝不了老韩,自己听着也没什么底气。“语数外大三门都不够一百二,就这还双休?”我垂下了脑袋:“问题是,你就算再折腾,一周也变不成八天,一天也变不成二十五个小时啊。”
“这兄弟说得在理。”旁边过来一位大哥插嘴道:“要说现在的孩子可真辛苦。早上五点多起来,六点半到校早读。中午吃个饭眯一会,又从两点半一直干到晚上十点半。接回去就算马上洗漱倒头就睡,怎么着也到了十一点啦。掐指头算一算,每天连八个小时都歇不够啊。”老韩不为所动:“那就休?我家的高二了。今年休一年,明年再休一年,完事直接家里蹲,不想休也得休!”那大哥理解老韩是爱子心切,并不为所忤,但一时也接不上话。
焦虑化作了无能的狂怒,狂怒又化作了无奈的唏嘘。老男人们伫立在春夜料峭的风里,烟头一明一灭地继续等待着。
“我也不是铁打的,将心比心,谁不想多休息呢。”老韩的唏嘘开始内化,返璞归真,又变成了一疙瘩沉甸甸的忧愁。“一年多没白天没黑夜,再想想这日子才过了一半,把自己给熬煎得呀。”旁边一位母亲说:“再咬咬牙。你这还好,我家还有个小的呐。”“多大了?”我们总算有了新的话题。“才三年级,赶上放开二胎,他们那一届人更多!”大姐的笑容宛如黄连:“每天我来接送大儿子,他爹接送小闺女。”我看看时间:“三年级?这么晚?接送?”“放了学就去专门的作业辅导班。”大姐捋了捋头发:“小小年纪,每天跟她哥的作息时间都一样啦。”老韩狠狠爆了句粗口。“真纳了闷了,咱那会儿学的东西比现在少?也没紧张成这样啊。”“那俺们也不懂,反正就跟大兄弟刚才说的似的,哪怕一天真是二十五个小时也不够用。”
愤怒再次沸腾起来。“要我说,光是磨时间了,根本没效率!”“要不然还是得报班呢!”“没办法呀,一对一更贵。”“要不说孩子是吞金兽呢!”我戳戳老韩:“你这一对一,花多少了?”老韩悄悄比了个令人咋舌的手势,然后把胡茬搓得嗤嗤响:“有时候真想,不如攒着让他将来干点啥,也算有个本钱呢。”
孩子们雀跃着涌出了校门,这是他们一天中难得欢愉的时刻。父母们马上堆起笑容,去和儿女完成例行的双向奔赴。“到底休不休啊?”我急问道。“走一步看一步吧!”老韩生生挤开了脸上的愁云,而焦虑还在春夜里荡漾。
在水七方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