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悠长

爱种树的古代文人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又到了植树的大好时节。从古至今,植树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的诗人们也喜欢亲手种树,并写下了许多经典诗句。
  东晋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一生喜欢种柳树。他辞官归隐以后,不但亲自在田间河畔栽植柳树,而且特意在堂前栽了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写下自传散文《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的名号也广为人知。他的一首《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就从侧面抒发了诗人追求自由和隐逸山野的田园乐趣:十多亩的院落,矗立着八九间草房,后院的榆树与柳树绿荫如盖,堂前桃花与李花竞相绽放。诗人用质朴无华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充满活力,让人心生向往的世外桃源。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喜爱桂花树,被贬为江州司马后,上任伊始,就从江西的庐山移植了一棵桂花树栽到厅前。他还是个绿化迷,在放外任时喜欢给住所附近种树,以此留作纪念。他作忠州刺史时,说服当地百姓对荒山进行绿化,并亲自到城郊和百姓一起栽树种花。他在诗中写道:“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有购花者,不限桃李梅。”在他的倡导下,忠州境内的百姓也争相栽树种花,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就让穷山秃岭焕发了新面貌,此举让他被当地百姓广为拥戴。
  宋代的诗词大家苏轼,少年时期就种松树数万棵,他在《戏作种松》中写道:“我昔少年日,种树满松冈,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的种树经验写成《种松法》进行推广,详细讲述如何采种、育苗、栽植等问题。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带领百姓修浚西湖,组织大家筑堤种芙蓉、杨柳等树,给西湖增添了“东风二月苏堤路,树树桃花问柳花”的美景。他被贬定州时,亲手栽下的两棵槐树,时至今日,仍然伫立在河北定县文庙前院,当地人称“东坡槐”,已成为著名的人为景观之一。
  “诗圣”杜甫也喜欢种树。公元760年的春天,在好友严武等人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拥有了新家——草堂。他在《诣徐卿觅果栽》做了详细描述:“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诗人觉得草堂缺少花朵的点缀,不论绿李还是黄梅,自己都不会挑剔,打算将它们一一栽植。他穿过石笋街,又折返果园坊,只为寻得装点家园的树苗花草,那份热情和内心的喜悦,充溢在字里行间。诗人还记录自己如何修剪树木:“独绕虚斋径,常持小斧柯。幽阴成颇杂,恶木剪还多。枸杞因吾有,鸡栖奈汝何。方知不材者,生长漫婆娑。”草堂不仅是身体的栖息地,更是杜甫心灵的归宿。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书写着对生活安逸、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
  虽然古代没有专门的植树节,但是这些诗词名家,不仅写了大量的优秀诗篇,而且带领百姓植树造林造福一方,堪称文坛的千古佳话。

□王文莉

(责编: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