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作为画家的儿子,从幼年起,我便常常出现在父亲的画架前。在那些充满颜料气息的时光里,于我而言,被父亲写生,早已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一部分。
  回想起1974年那个酷热难耐的夏日,日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整个世界都被热浪包裹。像往常的每一个创作日一样,父亲早早地摆好了画具,准备开启一天的写生。我也默契地就位,端坐着,尽力保持着姿势。
  然而,小孩子的天性就像春日破土的新芽,蓬勃而不受拘束。不过片刻,我便被周围的事物吸引了注意力。起初,我只是悄悄扭动一下有些酸痛的腰肢,后来胆子愈发大了起来,伸手去摆弄一旁的画笔,将自己的“模特职责”彻底抛到了九霄云外。
  父亲一次又一次耐心地轻声提醒我,话语里满是温和与包容,可我却像着了魔似的,根本听不进去,依旧自顾自地玩耍。终于,父亲的好脾气被我的任性一点点消磨殆尽。他抬手给了我一个力度适中的巴掌,这一巴掌让我瞬间僵在原地,脸上的嬉笑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委屈、惊讶、不甘的情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脸上也迅速泛起了红晕。
  就在这复杂情绪交织的瞬间,父亲眼中闪过一丝别样的光芒,那是艺术家对独特灵感的敏锐捕捉。他迅速拿起画笔,笔尖在速写本上快速游走,将我此刻的神情精准地定格下来。
  多年后,当我着手编辑《李夜冰画集·花卉、山水、人物写生卷》时,一眼就看到了这幅画。往昔的记忆瞬间如潮水般涌来,那些童年的欢笑与泪水、懵懂与成长,都在这幅画中一一浮现。没有丝毫犹豫,我将它收录进画集。如今,这幅画成为了画集中独一无二的存在,承载着我童年那段既顽皮又温暖的珍贵回忆,也见证着我与父亲之间深厚而独特的情感纽带。

李微风

(责编:刘洋、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