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家园——一个摄影家镜头下的传统村落

文化底蕴深厚的天井关村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天井关村位于晋城市泽州县晋庙铺镇,距晋城市40公里,是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天井关村因天井关而得名。天井关是山西省和河南省交接处的交通要道,雄踞于山西晋城市境内太行山巅,为太行八径之一的“太行径”,因关南有三眼深不可测的天井泉而得名。
  天井关曾多次更名,在秦以前称天门。西汉始置天井关制,据《汉书·地理志》载:“上党高都有天井关,即天门也。”刘歆的《遂初赋》中也有“驰太行之险峻,入天井之高关”的句子。唐代时称太行关,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改名雄定关。金哀宗正大六年(1230年)复名天井关,元代称平阳关,明清又复名天井关。
  天井关历来为兵家要地,一般多有人引古说“拔天井而振上党”,兵家都必争天井关这个上下太行必经的关隘,因此历史上这里兵戈迭起,烽火硝烟弥漫不断。因为战争的需要,天井关南延25公里,分大、小二口两个关隘达省界,沿途关城、古道、堡寨甚多,现存建筑遗址有天井关、孔子庙、星轺驿、横望隘、碗子城、羊肠坂、盘石长城、古寨等十余处。著名的碗子城在《泽州府志》里记载道:“碗子城,唐初置此,以控怀泽之冲。其城甚小,故名。”碗子城建在一山顶平地上,占地面积仅600多平方米,形状似碗,故名碗子城,东西设门,古羊肠坂穿城而过,现保存较好。碗子城外路边有石刻“古羊肠坂”、佛像等遗迹。
  天井关村俗称“关上”,是一个南北狭长的古村落,关城早已不存,村口有一阁上书“天井关”三个大字。村里只有一条大街,古老的建筑沿街而立,临街是一个个店铺。街边的小巷里是一座座深居浅出的老宅,大多都保留着明、清风貌。村中至今还留存玉皇、关帝两座古庙。
  相传孔子回车之地就发生在天井关村。现在村口还立有一块明朝万历年间的石碑,上书“孔子回车之辙”。在天井关村村南,还可以清晰地看到车轮碾过留下深深的车辙,相传就是孔子回车时所留下的回车辙。这些辙道长有8米多,深约10到20厘米。
  村北一座小山包名“擎关顶”,俗称“沿村谷堆”,是一座颓毁的烽火台,是天井关的制高点。台子的顶端生长着一棵很远就能望见的古树,成为天井关的天然标志。
  重要的战略地位,历代战争的风云际会,使得历史上先后登临过天井关的古代帝王有13位,著名将领、大臣、文学家、史学家和文人墨客达上百位。先哲孔子在此受诘难、魏武帝曹操羊肠坂摧车轮、名相狄仁杰望云而思亲、诗仙李白慨叹世事艰、陈廷敬古关寄情等等,这一切积淀成天井关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如今的天井关村努力挖掘文化底蕴,开发旅游产业,经济多元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吴根喜

(责编: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