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深处的记忆】“半坡”寻旧迹 忠义韵长舒
【时光深处的记忆】“半坡”寻旧迹 忠义韵长舒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2月12日元宵节,太原市半坡东街上照例花灯高挂。街边小店里香气四溢、软糯可口的元宵,引来一众食客竞相品尝。吃元宵的习俗最早可追溯到宋朝,而脚下这条半坡东街竟也起源于北宋。
这要从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太原保卫战说起。公元1125年8月,金太宗挥师伐宋,兵分两路,其中一路以完颜宗翰为主帅,率军6万,直攻太原。当时的太原城是一座用于军事防御的小城,据史料记载,其大体位置,南到今迎泽大街北侧,北到今后小河一带,西到今新建路东侧,东到今柳巷一带,这座没有包砖的土城周长不超6公里。
面对来势汹汹的强敌,太原两位最高地方长官——河东宣抚使兼知太原府张孝纯、宣抚司都统制王禀,发动全城军民挖掘壕沟、加固城池、修筑防御工事,将下至十几岁的孩童、上至60岁的老翁都编入军队,统一分发武器,实行严格的粮食配给制度,以应对可能到来的长围久困。
战斗打响,金军如潮水般涌来,英勇的大宋军民上下同心、浴血奋战,用弓箭、礌石、滚木,一次次击退敌人的进攻。金兵久攻不克,只能围城,这一围就是9个月。到1126年9月,太原城内军民已伤亡十之八九,食物消耗殆尽,连铠甲弓弩上的筋皮都被割下来煮食充饥。《宋史》记载:将士“先食牛、马、骡,次烹弓弩筋甲”。最终,在内匮粮草、外无援兵的困境下,坚守了长达250余天的太原陷落了。城破之际,王禀、张孝纯以及数十名军民,或毅然投河或挥剑自刎,无一人投降。
城墙倒塌后,形成了一个大坡,就是如今半坡东街的前身。从明初的一些书籍记载中可以了解到,所谓“半坡”,正是在战乱中毁废的城墙废墟遗址。
如今的半坡东街,派生的街巷有7条之多。其中,主街有两条,一名半坡东街、一名半坡西街;派生巷有5条。街道内,社区、学校、超市等设施一应俱全,商户鳞次栉比,街道整洁美观、繁华热闹。
行走于斯,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能触摸到时代律动。金戈铁马、群雄逐鹿,逐渐被市井百态、人间烟火取代,留下半坡东街的故事,默默记录着城市的发展、时代的变迁。
申芯瑞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