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辆“耐倒砸”的二八大杠
那辆“耐倒砸”的二八大杠
我家有辆二八大杠自行车,那是1970年代,母亲在单位抓阄“中奖”,有资格买到的一辆红旗牌自行车。它是我们家最宝贵的一大“硬件”,它不仅是爸爸上班的“宝马”,母亲购粮的“推车”,也是母亲回娘家的“加分项”,兄弟姐妹的“掌中宝”。二八大杠自行车承载着父母的幸福和期望,一家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这个二八大杠自行车有太多童年的故事。
过年的时候,爸爸骑着自行车出门了。只见自行车前面横梁上坐着我和姐姐,后座上坐着妈妈,妈妈怀里抱着妺妺。自行车左把上挂着汾酒、竹叶青,右把上挂着“双合成”点心,从太原南门外二营盘骑行到北门外享堂,一家人欢欢喜喜“回娘家”。我们看到马路上许多这样的场景。等我们赶到老舅家,双手冻得冰凉、双脚已经麻木的站不起来。老舅舅一家闻声赶紧迎出来,有的夸爸爸“好后生”,有的说爸爸像“耍杂技”,有的说这加重自行车真能“吃重”。老妗子拉住我们的手,让我们坐下轻磕双脚。
记得1974年过国庆节的时候,爸爸用二八大杠自行车,前面带上我和三妺,后面带上姐姐,到迎泽大桥,站在汾河桥畔看放“礼花”,这里汇集了许多的观众,爸爸支好车子,让我们站在自行车后座上扶住他的肩膀站稳,这样就能远望天上高高燃放礼花的精彩场面。我们站在自行车上欢呼、跳跃,那个诗意的夜晚,烟花照亮了夜空、点亮了我们的平凡生活。
这辆自行车是妈妈到粮站“买粮”时的工具,只见她推着自行车,自行车前面大梁上、后座上、车把上,挂满了大包、小包,红面、白面、玉米面、豆类、红薯干……分门别类装了七八个袋子。一家人一个月的口粮都承载在这辆自行车上。
这辆自行车是爸爸回老家交城探亲的“马车”,车子后座上扎紧大包小包给爷爷奶奶的礼物,有从解放大楼买的“华达尼”面料、有海子边饭店的机器“馍馍”、六味斋的牛肉;爸爸从老家回来时,后座上载满了新鲜的农产品,大豆、南瓜和嫩玉米。
这辆自行车也是亲人们来太原办事的交通工具,三叔带我进城了,他告诉我稍等一会儿。我坐在车子横梁上,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吓得浑身哆嗦,但又不敢大声哭喊,只怕叫声把自行车震倒……
这辆自行车是我们的“教练车”,趁大人不注意,我们几个同学偷悄悄推上爸爸的自行车去学车。我们先学溜车,人还没有自行车高,短短的小腿从车子三角架中掏着骑。大人们睁一只睁闭一只眼,说是车子“耐倒砸”。
我们练车练出童子功,我和丽丽两人共骑一辆车,一个人坐在横梁上扶把管方向、一个人坐在坐位上管踏车前进,我们高喝“向前向前向前”,在马路上招摇而去,非常拉风。
米玲(太原)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