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深处的记忆】奉祀狄梁 三“美”于斯
【时光深处的记忆】奉祀狄梁 三“美”于斯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太原历史悠久的街巷众多,其中一条是以人名命名的狄梁公街。该街原名狄公祠街,因这里有奉祀唐梁国公狄仁杰的祠堂而得名。据太原地方志记载,最初的狄公祠并不在此处,而在太原城南的狄村。后因时代变迁,狄氏迁徙,狄公祠逐渐颓坏。清乾隆时期,山西布政使朱珪将祠堂建至今天崇善寺西侧,称狄梁公祠。狄梁公街现今位于太原市迎泽区,北起上马街、南至上官巷,长不过200米、宽约8米。这样一条小巷却被誉为太原最美街巷之一。
狄梁公街美在何处?
美在景色。步入狄梁公街,红墙掩映、古木森森、名庙古刹,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四季轮转,风景各异。春季,槐树花开,灌木青翠,沁人心脾的清香飘满整个街道,星星点点的花瓣飘落在地上,像是铺了一层白绿色的地毯。夏季,街道两侧树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在街道上方架起一座绿色的穹顶,为往来行人遮阴避暑。此时路过这里,阳光斑驳,微风拂过,梵音袅袅,燥热的心绪瞬间清凉。到了秋天,黄色的落叶与红墙相映成趣,更能感受到历史韵味。冬天雪后,漫步于斯,红墙、白雪、飞檐相映成趣,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静谧的街道似乎有着讲不完的故事。
美在传承。狄仁杰忠贞清廉、刚正不阿、明察善断、勤政为民,深得百姓敬爱和拥护。他知人善任,为唐王朝举荐了众多德才兼备的良臣,政绩颇丰;他不畏权势,直言力谏,成为一代名相;他明察善断,整顿治安,匡扶正义,为民伸冤;他兴修水利,改善生产条件,关心民生疾苦。千百年来,狄公的事迹广为传颂,成为人们心目中智慧与正义的象征。他的廉洁事迹、家风家规、断案智慧,都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美在文化。狄梁公街串联起古刹崇善寺、太原文庙等古迹,佛教文化、儒家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崇善寺,约创建于隋唐之际,唐高宗李治携武则天曾亲临。明洪武年间,晋王朱棡为母亲“孝慈高皇后”在该寺诵经超度,后大规模扩建。步入崇善寺,红墙碧瓦、重檐楼阁、古木雕塑,记载着岁月的变迁与辉煌。山门上3块石匾,中间匾书“大悲胜境”、西边匾书“晋源神景”、东边匾书“唐宗遗址”,把这座古建的历史渊源、地位、价值都告诉了参观者。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散发着宁静安稳的力量。由崇善寺向南,走出狄梁公街就可以看到太原文庙。太原文庙,严格按照孔庙建制修建,是省内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文庙之一。每年这里都会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祭孔大典、国学讲座、书画展览等,吸引众多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
狄梁公街,因历史而被铭记,因传承而焕发光彩,因文化而更具魅力。
申芯瑞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