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年味浓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老家的年味,是烟火中的热闹,是团聚的欢笑,是美食的诱惑。尽管在县城居住多年,但正月初一回老家给父母磕头、给长辈拜年,是我多年来必做的一件事。
  “所谓老家,怎么说呢,这个圈看怎么画,可大可小。在国际层面上,所有中国人都是一个老家。到了国内,老家就缩小至各自省份,同一个省里的,往下就细化到了市县乡镇……直至到了村,才算到了老家的神经末梢,再没处分岔。”著名作家乔叶在他的小说里曾这样写道。的确如此,有老家的人回老家过年,没有老家的人只能在城市漂泊。很庆幸,我不仅有老家、有故乡,而且老家离我很近,因为我的根在故乡,我的亲人在这里,我的生活经历和童年也在这里。
  乡音不改,鬓毛已衰。“平陇村36岁青年人祝全村父老蛇年大吉”“恭祝全村群众阖家幸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车刚驶进村庄门楼,一条条红色的横幅就映显在眼前,喜庆的年味立刻涌上心头。村庄还是那个村庄,树木还是那个树木。有人说树木是村庄的根,其实村庄是游子的根,因为有了血脉的相连,才有了叶落归根的奔赴。
  土崖包裹着的老家村庄叫平陇村,是个仅有八九百人的小村庄。村庄南面是一条深涧,翻过去是陡峭的崞山,村人俗称南坡。北面紧靠土崖,比村庄高出数米,人们习惯叫北坡。不难看出,平陇村南北两面都是坡,无法拓宽,只能往东往西发展。由于村庄东西长、南北短,再加上东面与县城相邻,所以村庄目前已经与县城融为一体了。2020年全国撤并村庄,不足一千口人的村庄全部兼并或撤销,我村自然而然并入县城西北街村。至于平陇村,目前大家还一直这样叫。但往后几十年上百年呢?大家还记得平陇这个村名吗?不得而知。
  “先有平陇村,后有稷山县。”据县志上记载,平陇村名早于稷山县名100多年。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平陇村是个险要的军事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它与现在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壁城遗址,遥相呼应,都是赫赫有名的古战场。当年高欢和斛律光在村庄南坡上修筑的城堡——平陇城,已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陇村以前是三大姓,郑姓最多,其次是段姓和王姓,再后来姓氏就比较杂了。据老辈人讲,以前的每年正月初一,化峪镇的路村、清河镇的上费等村庄,姓郑的人家,都要拖家携口回平陇村郑家祠堂祭祖,场面颇为壮观。村里面还有个段家祠堂,村北的坡上有埋葬段家先人的坟茔,坟茔旁边立有高大的石碑,还有石人、石马、石羊等,后来仅剩下两通上吨重的大碑。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大红的灯笼挂起来,火红的春联贴门上。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与父母拉拉家常、话话往昔,是多么幸福啊!年,过的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乡情,更是一种友情。不论是腊月的赶年集,还是过年的走亲戚,都是一种凝聚、一种团结、一种力量。
  回老家过年,首先要说交通。当然,现在不论家乡近远,基本上都是开私家车。太远的话,有高铁、飞机。但在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在外地工作的人,最怵的就是回家过年。不回吧,父母期待的眼神、孩子们望眼欲穿的等待,让人想起来心酸;回吧,最怕的是没有交通工具。坐火车需要提前十多天甚至一个月就开始买票。稍近一点的,骑上自行车或者是步行,拖儿带女,大包袱小包袱,看起来像逃难似的。回到家没几天,等不到年过完,就又急急忙忙返回去上班,真把人折腾得不轻。后来,慢慢有了摩托车,有了私家车,回家就不算一回事了。
  回老家过年,取暖是个问题。农村里不比城市,没有暖气,只能靠炉子。对炉子我一直是情有独钟。炉子可以烤馍、烤红薯,也方便热水。记得前些年,我回村过年,腊月二十三四,就把炉子生着了,开始给屋里加温。等到年三十放假回家,家里就暖和多了。当然,其间父母时常抽空给我照看炉子。回到家里,坐在炉子边,身上暖融融的,然后开始贴春联、贴门神,挂灯笼。忙完之后,在脸盆里倒上半盆子热水洗洗,吃着烤熟的红薯、馍片,真的十分惬意。之后,大家坐在一起,一边吃着饺子,一边开心地聊天,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和喜悦。现在,随着条件的好转,村里人也都用上了天然气,我家的炉子也寿终正寝了。
  回老家过年,磕头是必须的。先给父母磕头,然后到大伯家、叔叔家拜年,稍远一点的本家,就不去了,相比较过去而言,简单多了。以前的正月初一可不是这样,由于家族大,挨家挨户都得去,进门后先是喊一声:大伯好,婶子好,我给你们磕头了!“不磕啦,不磕啦,来了就行,快吃花生、瓜子……”说归说,但磕头环节不能少,给长辈是磕一下叫一声。等到一家一家拜完年,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之后开始走亲戚。正月初一一般只去姑姑家、姐姐家或妹妹家,正月初二去丈人家或舅舅家,初三初四就比较随便了,初五是谁家都不去,只在家里过年……
  正月初六七就开始有人离开老家陆续返城了,之后是该上班的上班,该工作的工作。正月里来是新春,打花鼓、闹红火、唱大戏的仍在继续,年的味道还在……

郑天虎

(责编:李琳、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