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积极的心态拥抱生活

——散文随笔集《若有所思》创作谈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作者简介:
  李雪,山西太原人,省女作家协会会员,《经济师》杂志社副社长、副编审。创作散文、诗歌数百篇(首),作品散见于《新闻采编》《中华之魂》《法制博览》《人文之友》《华文月刊》《天涯诗刊》等报刊,出版有散文集《浮光掠影》(“三晋女书·2022”系列丛书之一)。

  2024年,遇一人、书一字、走一地,若有所思;遇千百人、书千百字、走千百地,若有所得。激进的心在巨大的丛林里纵横捭阖,停不下来一刻脚步;奋进的路上是与每一个饱满愉悦的人擦肩,相熟的、不相熟的。感谢每一次相遇、关怀备至的鼓舞、不吝赐教的包容、点滴耐心的帮助,甚至低落时的安慰和支持,有了这些前辈、老师、家人、朋友的倾力相助,才使自己更饱满、更丰富。随着2022年到2024年两本书的相继出版,非常感谢出版社以及为书忙碌的老师们。
  在《浮光掠影》(“三晋女书·2022”系列丛书之一)出版之时,葛水平老师为书作序,她说:“与物结缘可以养人的性情,与人结缘可以充盈人的精神。佛不讲命讲因果‘缘’,而世俗却把‘命运’二字当成解读人生的一种误导。当风轻无力、生命幽兰绝世而去,其世间留下你生前的灵动和回忆时:绢本长卷缓缓打开,该托住和笼罩住的那种人生本色是你的善缘,而世间留下的是对你的‘念缘’。”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内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内心从激进变得柔和,才发现脚下的路——荆棘和鲜花铺就的一条路,有别人不曾说出的苦难,也有别人不曾卸下的承担,生活不是只有不停地向前赶,还有很多沿途的阵痛、改变、忍耐、坚持,有焦急的时刻,也有幸福的时刻;有挑战的时刻,也有收获的时刻;有失去的时刻,也有获得的时刻,更多的是在汪洋恣肆的海上挺住了一次次的浪,拥有了不断学习和积累的勇气。所以,当你真正开始面对生活,笔下的文字也生出了花,倒不是妙笔生花,而是生活开出了烂漫的花、深沉的花。在《若有所思》创作之初,我抱着一颗单纯的文学的心、抱着对生活的热望,记录着我的成长,然而一路走才发现生活不是只有目的地,也不是只讲得失,它应该是一个饱满而圆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结识了性格迥异的人、遇到了一些生活的挑战、尝试了一些从未做的事,也许这些平实的脚踏实地的每一天才是生活的意义。如此想来,生活充满了苦和难,生活也充满了乐趣和意义,而笔下的文字也随着这些未知的可爱的日子开阔了,可写的东西太多了,也许《若有所思》的一些思考更沉稳了一些、也许《若有所思》的文字更厚重了一些,文字就像是一种流动的思考,心打开了、生活打开了,文字就打开了。
  曾经看过一本小说,一名女警感叹自己不能失去警察的工作,因为她太喜欢那个“场”了。我当时读完这段觉得很有感触,我们热爱一件事,也许不只是这件事带给我们的满足和喜悦,更包含着做这件事的集体和场域:也许是一次座谈、也许是一次采风,也许是一场畅快的交流和讨论、与名家碰撞写作的火花,在名作中徜徉欣赏;也许是文学路上一次自由而快意的延展,也许是人生路上的一次打开和迈进。文学不同于其他,它更自由、更包容,不拘于规矩,它在每一个作家口中生出不一样的花、它在每一个作者笔下吐出不一样的芬芳,它有迹可循,又自由开阔,我们接触的场越大、接触的作家越多,就越会发现文学的魅力;它往小了说是一种表达、往大了说是一种享受和体验,我们感知这一切,就像感知生活一样,沉稳安静而又曼妙生姿,它是通往精神的一个触角,弹性而丰盈,对于喜欢它的人来说,那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奇妙的场。我想,每个人都需要一个适合他的场,让自己的生命无限地延展、延展。因而,感恩遇见、感恩文学这个巨大的场。
  这一年,随着这本书的写作、自己生活的一些改变,也有一些小小的感悟,就是学会了调试自己。曾经看过演员咏梅的访谈,她说“当你从一件事跳出来了,你会发现你的感受力变强了”,你曾经执着地纠缠的一些事情,也许并不会成为进步的阶梯,而是困住你的绳索,要学会放下,不是不去坚持了,而是人到中年,该学会放下、学会看透、学会卸下负累、学会如何把心态调试好,这很不容易,但我们经常需要与自己和解,跳出来,你会发现世界变大了、我们的感受力变强了,那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生活,安放好自己的内心,接纳生活,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拥抱生活。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坚守自己、超越自己,在未来的生活里开出灿烂的花。

李雪

(责编:马云梅、刘_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