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汉惠帝安陵邑下辖乡一级建制聚落 出土封泥665枚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记者1月5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张闫遗址发现西汉时期聚落址。根据发掘资料推测,张闫遗址应为安陵邑下辖的乡一级建制聚落,这一等级遗址的发现和发掘,目前极为罕见,对研究秦汉时期基层社会机构的设置、管理及经济、文化等奠定了基础。
  张闫遗址位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东南约1公里为汉安陵邑北界,周边2公里范围内曾发掘多处两汉时期遗址、墓地。
  2023年至202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该遗址展开工作,清理房址、灰坑、水井、道路、壕沟、墓葬等丰富遗存,厘清了该遗址自西汉时期聚落址——东汉、晋十六国、北朝、唐宋时期平民墓地——清代建筑址及平民墓地的演变沿革脉络。
  本次考古工作最重要的发现为西汉时期聚落址及出土封泥。聚落由道路与水利系统、居址、手工业遗存等要素构成,时代自西汉早期延续至西汉晚期。聚落内部以道路或壕沟分区,其中一条东西向道路横贯遗址。居址有半地穴及地面式房址两类共80座,密集的灰坑、水井围绕居址分布,手工业生产种类有制陶、铸币等,儿童陶棺葬集中分布于道路两侧。
  考古人员还在该遗址发掘出土封泥665枚,集中发现于18座灰坑中。印文内容可分为安陵邑属官、专门机构、县以下基层组织、私印等五类,其中以安陵邑属官、县以下基层组织最多。
  所见安陵属官有“安陵令印”“安陵丞印”“安陵右尉”等,专门机构均与仓储职能相关,如“少内”“库印”“仓印”“厩印”等;下辖乡名见有“西乡”“中乡”“北乡”“都乡”等,以“西乡”发现最多。
  专家表示,作为汉惠帝安陵邑的组成部分,张闫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是西汉帝陵考古,特别是西汉陵邑考古的重要发现,对于西汉陵邑规模、分区、内涵等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结合遗址内发现的东西向大道,用其串联周边其它汉代遗址或墓地,有助于构建安陵邑周边遗存的格局脉络,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关中地区汉代乡邑制度研究走向深入。
  该遗址大量封泥的出土,是继汉景帝阳陵邑封泥发现之后,陕西乃至中国北方地区汉代封泥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出土封泥时代明确、数量较多、种类丰富,绝大多数为首次发现的新见实物,为进一步研究西汉陵邑管理制度提供了实物资料。

据中国新闻网

(责编:刘_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