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木梯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我踩着楼梯拾级而上,心无旁碍,悠闲自得。忽然,灵感萌生,想起当年老家那架木梯子。
  梯子,是农家常见的工具,有木梯、竹梯。后来,铁梯、铝合金梯子、塑料梯子的诞生便壮大了梯子家族。
  木梯高大的身躯挺拔直立,透着刚毅、坚韧的气质,有大气豪迈、敢于担当的情怀。在农村,谁家里有架梯子,心里就踏实,对于许多需要登高的营生和农活就不犯愁了!
  梯子在农家是不挑选地方的,或躺在东墙下,或立在南墙一角,也或是放在西厢屋里,它从不嫌弃,也不觉得孤独。它知道,这是自己的命,不能跟耧、耙、犁具和小推车去相提并论,人家都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自己可不行,并不是因为自己身高,也不是因为自己肥胖,也不可能因为自己本事太小,可就是没有它们的待遇。它躺在东墙脚下,凛冽的西北风撕刮着自己的脸庞;它立在南墙角,唰唰的秋雨吹洗着自己身躯;它倚在西厢屋外站着的时候,鹅毛大雪缠绕着自己的肌肉……梯子经常在想,或许这样才是自己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磨炼自己!
  梯子有自己的使命和差事,它知道自己能做的就是给人们行个方便,让人们踏着自己躯体一步步登高,实现他们的理想。它可不想因为自己而耽误别人事情。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人们只要一声招呼,自己当然是召之即来。
  梯子血性里有着憨厚、朴实的因子。一架长长梯子,秉承着“童叟无欺”的古训,任凭谁都可以调遣。那年春天,几个七八岁的孩子一时心血来潮,想要借助梯子看看屋檐下燕子窝里孵化出几只小燕子了,就跑着来到俺家,从大门过道里抬起那架6米高的梯子,嗖嗖跑了;西屋三爷爷要打(疏通)烟囱了,来俺家打完招呼扛着梯子迈步出了门,身后不见了梯子的身影,只留下浓浓的老旱烟味。
  高高的大木梯子大多时候都是默默无闻的,但,有时候它也有高光时刻。正月初八,村里最隆重的一次京剧演出有序进行着,忽然,左前方那盏煤油汽灯气压不足,戏台上顿时暗了下来。不巧,升降汽灯的滑轮也出了故障,怎么放也放不下来,观众心急如焚。就在这时,俺家那架6米多高的大梯子出场了,剧务人员立即踏着梯子嗖嗖地蹿了上去。一会儿工夫,故障排除,汽灯恢复了照明,锣鼓点又响亮了起来……
  梯子也算是有个性的,它认准的事就不会轻易改变。譬如说,它干活吧,始终倾斜着身子,秉承一个“扑”字,这如同扑下身子一样,是它工作的一种状态和姿势。它有时扑在墙壁,有时扑在树木上,有时扑在大草垛上。
  高高的大木梯子并不是光能斜倚靠着墙壁等物体服侍主人的,当然还有一些你想不到的用途。有一年,雨水大,村南小石桥被雨水冲垮,给来往的人带来不便,可一时又修不好。村里大队长端详了好一阵子,就叫两个社员找来两架大木梯子,顺着路的方向跨在坍塌桥的上面,又用高粱秸在梯子上面铺了厚厚一层,在最上面还铺上了黑色的沥青油毡纸,多亏大梯子的身板硬朗,过往的自行车、空着的小推车、步行的人们都能平安无事地来来往往。还有一年冬天,几个小伙子在湾塘冰上滑爬犁,一个掉到冰窟窿里了。掉下去的人用手抓那冰层,可冰层太薄,一抓就碎,试了多次往岸边爬,都不行。年龄大的小伙儿灵机一动:“你们等一会儿,我去去就回来!”不一会儿,小伙子扛着一架大木梯子回来了。他把大木梯子顺着冰面用力一推,正好推在落水者的眼前,让落水者试探着抓住梯子,又让冰面上的人小心地轻拉梯子,这个办法还真好,落水小伙子上了岸。
  一线天高不可升,穿云深处有梯登。
  我是一个农家孩子,当年,也曾爬过家里的梯子,感觉到随着一个个台阶的攀登,不知不觉便升高了,也看得远了。回想着自己的人生轨迹,细细琢磨,难道说人生的每一步不都是有人在给自己搭“梯”吗?少时,父母合力为我们搭起了“人”字形的“人梯”,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期待着成才;上学后,老师给我们搭起了“知识之梯”,助力我们不断前行,后劲不衰;长大了,成家立业了,又有了国家的“政策之梯”,保障着我们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快乐无忧地生活……
  一路走来,感谢那些为自己撘“梯”的人。

□綦德周

(责编:刘_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