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得姓始祖是中华厨祖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寻根溯源
  1.出自商时贤相伊尹之后。据《风俗通》所载,伊尹任商朝尹(商、周时官名,职位相当于宰相)之官职,其子孙便以官职为氏。
  2.出自少昊之后,以邑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所载,少昊之子殷被封于尹城(今河南宜阳西北,一说山西隰县东北),子孙以邑为氏。
  3.据《风俗通》等所载,周朝时尹吉甫官师尹一职,子孙有以官为氏者;据《姓考》所载,春秋时,沈国公子逞官楚国令尹一职,子孙有以官为氏者(一说,其庶长子伯奇以“吉”为氏,嫡子伯封以“尹”为氏)。
  4.据《宋书》所载,尹姓为汉代(今属贵州)大姓之一。
  5.明清时白族、傣族,今日满、蒙、苗、壮等族均有尹姓。
  得姓始祖
  伊尹。伊尹,伊姓,名挚。尹为商汤封其官名。故以伊尹之名传世。据史料记载,初为有莘氏女师仆,乐尧舜之道,躬耕于有莘氏之野。因其高才贤名之声遍传,商汤决心请其辅佐,三顾其宅之后,终得首肯。然有莘国君并不同意,商汤只好娶有莘氏女为妻,伊尹以媵臣的身份成了商汤右相。他助商灭夏,功勋卓著,商汤对其恭礼有加,尊其为“阿衡”。后商汤驾崩,太甲继位,荒淫无道,伊尹为商朝社稷考虑,放逐太甲到桐,并代持国政,三年后,还政于悔过自新的太甲。据说,伊尹整整活了一百岁,当他去世后,帝沃丁葬之以天子之礼,孟子亦称其为“圣之任者”。《汤液经》是伊尹在医药行业的重要贡献,他还是中华厨祖。后人仰慕先人功德,便以其官职为氏,并尊其为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尹姓最早主要发源地当在商之初都,即今河南商丘。少昊之后所封尹城在今河南宜阳西北或山西省隰县东北一带。尹吉甫后被宣王封于钜,即今河南安阳。沈子逞一族当在沈子国,即今河南平舆一带。由此说明,尹氏早期主要集中于河南省境及山西南部繁衍发展。西汉之时,尹姓已足遍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地。据载,时有尹翁归出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尹齐出东郡茌平(今山东西部一带);尹赏出钜鹿(今属河北),俱为名门。两汉之际,尹姓在贵州发展成大姓(龙、傅、尹、董四大姓)之一。东汉时,有尹良、尹牙、尹默分别为乌程(今属浙江)、合甫(今属广西,一说广东)、梓潼涪(今属四川)等地名士。另此时有经学家尹敏,出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后人迁居河北,在隋唐时发展成宗族大户,故有河间郡。
  魏晋南北朝时,天水(今属甘肃)、西州(今甘肃中部和西北部一带)尹姓繁衍旺盛,前秦、后凉、后秦等国均有尹姓任职,故有天水郡,尊尹纬(甘肃天水人,佐后秦姚苌、姚兴有功,官任尚书左、右仆射)为其开基始祖。另有尹敏后人尹虚任后魏赵州刺史。隋唐时,尹纬六世孙尹惠任宁州司马,其子尹思贞任刑户二部侍郎。这一时期,史册所载尹姓名人较少,但政清民和的社会大环境却让尹姓处于一个繁衍平稳期。此后,尹姓发展至今江苏、云南、辽宁等地。宋元时,又有大批尹姓迁徙,广布于南方地区。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尹姓由山西大槐树徙于河南、河北、江苏、天津等地广人稀之处。清代,有尹姓渡海入台,进而入居海外者。
  宗族特征
  1.尹姓历千年播迁繁衍,仍为一北方姓氏。
  2.尹姓名人佳话流传,不胜枚举。如秦国尹喜,在函谷关得老子《道德经》,实为千古美谈;元代尹莘,性至孝,被列为古代孝子之典型。
  3.尹姓堂号多出有典。如“和靖堂”出自宋代尹焞之赐号“和靖居士”,史载其终身不应科举;“文和堂”,出自明代尹直明敏博学之故。
  大槐树寻根
  明洪武至永乐年间,为恢复生产、充实国力、发展经济,使人口均衡,明朝政府于洪武初年制定了移民屯田的复兴之策,开始了迁民戍边的非常之举——洪洞大槐树移民。移民活动历时近50年之久,达到1230个姓氏、150万移民之众,尹姓为洪洞大槐树重要的移民姓氏之一。
  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尹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尹姓64482人,临汾市5039人,洪洞县574人。尹姓祖先神位供奉在大槐树景区祭祖堂三号供橱。

  山西晚报记者 白洁

  (资料来源: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
  延伸阅读
  西汉能臣尹翁归
  尹翁归(?-前62年),字子兄,西汉河东郡平阳人(今山西临汾尧都区),西汉著名地方官员,卓有政绩,后调至京畿任职,秉公执法,重惩豪强恶霸,威震京师,被称为“三辅第一贤能”。
  尹翁归幼年丧父,依靠着叔父生活。成年后他当了一名小狱吏,通晓文法,又练得一手好剑术。当时大将军霍光掌握朝政,诸霍住在平阳,他们的奴客仗势妄为,经常携带着兵器在街上捣乱,官吏们对他们无可奈何。后来,尹翁归升任平阳治安官吏,法治严明,虽霍家人等亦不能例外,犯禁一律治罪,吓得这批不法之徒规规矩矩,再不敢为非作歹。世风好转,平阳大治。
  霍光的得力亲信田延年任河东太守,一次巡行至平阳,要面见县文武官吏。他令文吏站东,武官站西,县五六十名官吏各起拜就位,惟尹翁归不起,呼曰:“翁归文武皆备,愿听驱使。”太守随从皆以尹翁归为傲慢,田延年却不以为然,令尹翁归起而答对,尹翁归应对如流,当即被任为郡内缉捕顽凶的卒史。田延年见尹翁归处理公务精明强干,诛锄豪强有胆有识,对他益加敬重,甚至认为自己才不及尹翁归,便提升尹翁归任督邮,督察河东郡汾南十四县,专理治安和吏治。尹翁归执法无私,用法有据,定罪得当。他严惩贪官污吏、恶霸豪强,使他们低头就范,认罪服刑。“惩暴诛悍,治之盛也”,河东郡遂出现安定的局面。
  “治国必由良吏”,汉宣帝选官入朝治事,闻尹翁归政绩卓著,遂调他到京畿右扶风任职。尹翁归选拔重用一批清廉严峻官员,同时采用在东海的做法,分县设立罪犯名籍,一有罪案发生,很快就能将罪犯缉捕归案。他尤其注重惩治豪强地霸,均依律治罪。
  尹翁归清白自守,严刑治国。他走一处、治一处,名扬天下。西汉元康四年(前62年),尹翁归病卒于任上,家无余财,却流芳后世。

(责编:刘_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