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逛大院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没去乔家大院之前,心心念念,要是有一天去了山西,走进了乔家大院,非得一间屋子一间屋子好好看一看,不就南北六座院子,一共三百多间房子吗?
  可真到了乔家大院,我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根本无法实现。
  大院真大,大到你走进去后,完全不知道方向,只得随着人流朝前。本来按图索骥,可以有的放矢地逛,但我外出旅游,天生不爱先入为主,而是喜欢自己给自己创造一些小惊喜。
  乔家大院的院子,用今天的眼光看,门窄,窗小,天井也不大,地面镶嵌的石板并不细腻,门前的巷道多数只能并排走五六个人,可以想见,当年一辆豪华的马车,大概就可以把道占得剩不下多少。
  逼仄的巷道,高大的院墙,人走在里面,迫出一种“小”来。进到院门,一般都有三五级石阶,步步登高,跨过天井进到中堂前,要再上几级台阶,匾额楹联迎面而来,要是一个普通人走进大院,俯仰间,立马感受得到中堂的威严。
  我每逛一处院子,就作一次比较,即便门与门不同,窗与窗有异,就连屋顶与屋顶的样式,也因建造的时间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但这并不影响我看热闹的心态。中国的建筑学太深奥,仅是那些门窗上的雕花就足够我琢磨一辈子的,所以,我自嘲自己逛大院以走马观花见长,说得同行的人都不好意思了。
  逛这样的大院,总使我想起《大宅门》,想起大宅门里发生的兴衰荣辱。一座院子的命运有时并不是当家人可以掌控的,很多时候,时代掐住了大院的脖子。乔家大院算是幸运的,乔全美奠基建起了老院,乔致庸又大兴土木,新修了三座大院,奠定了连成一体的格局,后来乔景俨兄弟再次兴建院落,形成城堡式建筑群,直到乔映霞兄弟的扩张建院,才最终完成乔家大院。
  电视剧《乔家大院》,讲述了一代传奇晋商乔致庸弃文经商,在历经千难万险后终于实现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故事。我在进门的时候,看到了一座群雕,看到了处于C位的乔致庸,这个襟怀宽广的一代儒商,创造了中国商界的奇迹。
  一座大院,就是一方文化。乔家大院的建筑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也充分展示了中国老百姓的风俗习惯和信仰追求。我在观摩中发现,传统观念随处可见,比如岁寒三友、渔樵耕读,比如五子登科、出将入相,还比如一青二白、盘龙水道,当然,乔家的审美情趣也一览无遗,天桥、阁楼、屏风,花园、廊桥、池沼,真是一步一景,处处景美。
  很有意思,在平遥古城,我特意去观摩了马家大院。这座清同治年间的首富大院,也是一座精美的建筑群。所不同的是,马家大院整体形如一个“马”字,隐喻明白,而“院内有院、门内有门”的迷宫风格是其最大的特色,除了石雕、砖雕、木雕与乔家大院有异曲同工之妙外,它的彩绘算是最出众的装饰工艺。马家和乔家一样,重德与信,自然,生意兴隆而通达四海。
  我不知道,明清时期,山西的大院究竟有多少座,都经历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曲折坎坷,但是山西仅存的大院都让人叹为观止。
  有人说,不逛王家大院,就等于没到山西。王家大院,人称“山西的紫禁城”,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细说起来,比乔家大院早了一百多年,建筑面积也大了七八倍,王家由富商而官商,开启了“华夏民居第一宅”的兴建步伐,当1118间房屋落成在静升村的时候,历史注定给山西戴上了一道“中国民间故宫”的光环。
  我站在北山坡城墙上,南向而望,那些连片的城堡支撑起的是几个朝代的民间商业王国。如果说,乔致庸和马中选的两个大院都给予了人们无限景仰的话,那么王家大院才是真正的大院首府,才是最值得一逛的地方。

□刘玉新

(责编: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