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也爱美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爱美之心,自古有之。涂脂抹粉并非女子专属,古代男子对美的狂热追求,令今人看仍叹为观止。
  所谓“一白遮百丑”,爱美男子也向往“肤色白皙,宛如珠玉”的理想状态。抹粉界的NO.1非曹操的女婿何晏莫属。《世说新语·容止》有记,何晏“美姿仪,面至白。”“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人送外号“傅粉何郎”。魏明帝曹叡起了妒忌之心,想让他当众出丑,故意在大热天赐食热气腾腾的面片汤。岂料吃得汗流浃背的何晏不停地擦汗,也没有将粉擦掉,且白里透红,愈发美了。看来何晏早已掌握了独领风骚的定妆术。
  擦粉可以令人面容迅速变白,但毕竟只是表面文章,平日里也得将护肤进行到底。嵇康常涂护肤霜,卫玠自行研发了“化玉膏”,用于面部清洁。卫玠还自制芹菜泥面膜,竭尽所能地保养。
  香也是爱美男子的追求,起初他们在香炉里点香料、熏衣服,后来演变成佩戴香囊。曹丕倾心于香薰,有一次他骑马,香气逼马,马闻不惯,直接将其从马背摔下,还咬了他一口。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也是位爱美志士,穿着“鲜美耀目”,每天都精心美容、装扮。于是不少人投其所好,“膏泽指香,早暮递进”.张居正的喜好带动了京城时尚圈。一名著名清官许宏刚年过五十,依然将自己打扮得非常时髦,人们远远就能闻到他身上传来的香味。
  “沈腰潘鬓”是形容美男的专用词汇,类比形容女子的“沉鱼落雁”等。成语里提到两大美男,一是沈约。他流传至今,源于腰细。有文记他,“一时以风流见称,面饥腰清癯,时语沈郎腰瘦”。在当时,细腰风靡一时,受人追捧。成语里的另一美男,世人皆知,潘安。他一出行,爱慕他的女子便会向他车上投掷苹果,每次都能满载而归。然而,潘安才30多岁,鬓边就生了白发。要知道,乌黑亮丽的头发向来是青春活力的代名词,于是,爱美男子喜欢将白发染黑。由于古代男人头发长,一般会将其挽成发髻,裹以头巾,故无须全染,只要鬓发与胡须变黑即可。北宋诗人梅尧臣写“便归膏面染髭须,从今宴会应频数”。南宋陆游也提,“缘瘦重裁帽,因衰学染须”。连一生遭遇挫折却活得洒脱的苏轼也加入了染须队伍,“对花把酒未甘老,膏面染须聊自欺”。向往年轻,有什么好抗拒的?
  宋代,另一项爱美风潮——簪花盛行。尤其是重大节日,从普通男性到公卿百官,人人簪花。月季、牡丹……什么好看插什么。没鲜花亦无碍,用绸绢制假花,插发髻或插冠上。爱美男子的头上,花儿竞相盛放。
  当然,也有一个爱美的极端例子。士大夫沈思孝追求极致之净美,他对每一根胡须,每一处鬓角都丝毫不落地打理。随手携带洗手皂,一天洗手几十甚至达百次,想来是有洁癖了。有些爱美男子为了让自己携带神人之姿,服用寒食散。据说这样能让人身体轻盈,行走如飞,然而却对身体有致命伤害。这些反例着实是该被摒弃的。
  美,人人向往,却要适度,毕竟美貌只是易老易逝的皮囊,要想千古流芳,才华品德才是最根本的支撑。

□刁李娴

(责编: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