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奶奶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杨老太家种了一棵石榴树,今年结了一百多个石榴,街坊四邻、亲戚朋友每家送了几个,又精选了四十多个,快递给在南方工作的孙子的同事和邻居。
  杨老太入秋后老给孙子发快递,无花果摘了也给孙子寄,嫩玉米掰了也寄,花生刨了也寄出去,杨老太是恨不得把整个秋天都寄出去呀。
  上门取件的快递员都和杨老太达成了默契,杨老太每次寄包裹,快递员就知道她要寄给谁,收件人名字一定要在孙子名字后加上“同事”“邻居”收。虽然快递最后都是交到孙子手上,再由孙子分发给同事和邻居,但收件人这事儿,杨老太绝不马虎,孙子只是代收,而非真正收货人。
  杨老太笑着跟我讲:“厨房里饿不着做饭的,我孙子肯定留下点儿自己吃,这个我都不用提醒他,但送给同事和邻居,要提醒他,省得他吃独食,所以必须在收货人一栏写明白,东西是送给谁的。”
  杨老太别看七十多岁了,脑子好用,记性也好,她手机通讯录里的电话号码都背过,还把孙子办公室的电话也存手机里,这边东西刚寄出,她就打电话到孙子办公室,不管谁接电话,她都告诉人家东西已经寄出。杨老太打跨省电话,也不说普通话,她说:“普通话还不简单,我天天看电视、听广播,普通话早学会了,但我就是不说,我就说方言,这样他们才能记得我。”
  杨老太也知道如何让声音有辨识度,只要她打电话,一开口,孙子同事就知道是杨老太来电。
  杨老太孙子今年夏天去外地工作时,她放心不下,杨老太一辈子没出过远门,却懂得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在家门口工作多好呀,熟门熟道的,遇到事儿了,也有家人和亲朋帮忙,到外地工作,人生地不熟的,只能靠自己。
  杨老太担心归担心,年轻人要闯荡社会,她也不能阻拦,她听说大城市的人,即便住对门也互相不认识,她便通过快递帮孙子熟络邻里关系,增加同事之间的感情,一不小心,杨老太成了“别人家的奶奶”,大家都喜欢跟杨老太视频聊几句。
  上周杨老太过生日,孙子因为工作回不来,打电话给她预订了饭店,孙子的同事和邻居也给杨老太寄来了礼物,祝她生日快乐,健康长寿。我羡慕杨老太好福气,儿孙都孝顺。杨老太说:“孙子原来是个马大哈,自从去了外地工作,人也懂事多了,经常往家打电话,孙子说我现在是大家的奶奶,同事和邻居经常提醒他,要多给她打电话。”
  没想到,杨老太寄“秋”,收获了一大批外地亲人,如果说家乡特产是寄给游子的乡愁,那么把特产分享给外乡人,这种乡愁便得到了“共享”,温暖到了一群人,从而产生“共情”,帮着家乡亲人提醒着远方的人儿,不断回望故乡。

□李秀芹

(责编: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