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名将马芳:威名赫赫“马太师”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威名万里马将军,
  白发丹心天下闻。
  辽水旌旗余杀气,
  泰山松柏已高坟。
  (明)尹耕
  一、经历传奇屡建功
  明朝诗人尹耕所称赞的“马将军”,是明朝中期的一位名将——马芳(1518-1581年)。
  马芳,字德馨,蔚州人。《明史》记载,马芳十岁时,被蒙古鞑靼部俘掠到北方,放牧牲畜。马芳私下用曲木做弓,削尖箭只练习射箭。一次,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狩猎的时候,一只猛虎怒吼着冲到跟前,马芳一箭射死了猛虎。俺答汗对马芳赞赏不已,不仅赏赐了良弓和宝马,还让他在身边侍奉。马芳假意为俺答汗使用,找准时机暗自从小道回到了明朝大同军营。当时的大同总兵是“多谋略,精骑射,优将才”的周尚文,他见到马芳后大感惊奇,即刻任命其为队长,开启了马芳戎马作战的一生。
  马芳因深谙鞑靼军性情与战术,每战均重创来敌,屡建奇功,历任大同镇队长、阳和卫总旗、指挥佥事、都指挥佥事、都督佥事、右都督、左都督。
  蔚州,就是现在河北蔚县,在明朝,是大同府下辖州之一。《明史》记载洪武二年(1369年),大同府下辖四州七县:浑源州、应州、朔州、蔚州、大同县、怀仁县、山阴县、马邑县、广灵县、广昌县、灵丘县。此外,明朝还实行都司卫所制度,山西行都司(治大同)所辖大同前、后卫(皆治大同),大同左卫、云川卫(两卫治今左云县),大同右卫、玉林卫(两卫治在今右玉县),阳和卫、高山卫(两卫治在今阳高县),天成卫、镇虏卫(两卫治在今天镇县),平虏卫、威远卫(治右玉县南),井坪千户所(治今平鲁县井坪镇)等十三卫、所。现今很多地名,都与这些卫所相关。
  二、马莲堡上唱空城
  一说起空城计,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诸葛亮。在马谡失守街亭后,诸葛亮大帐所在的西城暴露在司马懿大军前,诸葛亮兵力单薄,用疑兵之计大开城门,派人洒扫街道,司马懿疑有伏兵,引军后退。作为一种“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的心理战术,历史上很多人运用过,马芳就是其中之一。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俺答之子辛爱率十万骑兵攻万全右卫(即今张家口万全镇右卫城)。朝廷急命宣、大、蓟、辽各镇调兵应援,马芳率军赴援,与鞑靼骑兵在马莲堡相遇。马莲堡墙垣多已坍塌,马芳针对敌众己寡之势,拒绝部将修补城垣、据城防守之建议,运用空城计,大开四面堡门,偃旗息鼓。夜晚,鞑靼于城外烧起篝火,天空仿佛被点燃,嚣呼声持续到天明,而马芳不为所动,鞑靼骑兵不断前来侦察,因情况不明,不敢攻城。次日,马芳发现鞑靼开始撤走,率军出击,大败鞑靼。《明史》载马芳“战膳房堡、朔州、登鹰巢、鸽子堂、龙门、万全右卫、东岭、孤山、土木、乾庄、岔道、张家堡、得胜堡、大沙滩,大小百十接,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为一时将帅冠”。因勇猛无敌,马芳被蒙古部落尊称为“马太师”,威名响彻边关和草原,相传就连嘉靖皇帝都赞誉“勇不过马芳”。
  万全右卫之战中,为何要各镇调兵救援?万全右卫城所在地,地势险要,北依野狐岭、虞台岭、荨麻岭为自然屏障,南濒洋河天险,中间是由京畿、宣府通往云中(今大同)的必经之路。《万全县志》载:“右卫有失,宣府不固,京畿濒危,云中陷于孤悬。”因此,万全右卫就成了宣府所辖全部防御体系中的重中之重,卫戍倍加森严。
  宣府属于“九边重镇”之一,明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战,推翻元朝,建立了明政权。退居大漠以北的蒙元势力屡谋兴复,不断向南进犯。为防范蒙元势力南下,明朝在北方自东至西建立了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九个边防重镇,也称“九边”,“九边”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出现,是在明朝正德、嘉靖之际,《九边图论》《皇明九边考》分别从地理、军事角度论述了九边诸镇先后建置与特点。九镇始设于明初,修葺于永乐、正统年间,完成于嘉靖以后。每镇设总兵、领辖,沿九镇有星罗棋布的卫所、关隘和城堡,处处设兵,屯田防守。每镇几万人到十几万人不等,总兵力常达百万人左右,其防卫之严密为以前各朝代所未有。九个边镇既分地御敌、各守其土,又互为犄角、表里配合,形成了一个整体的防御体系。与之相配套的制度体系,经历了卫所镇守制度-都卫体制-都司卫所制度-大将镇守制度-塞王守边制度-总兵镇守制度-督抚制,更迭演变中,九边军镇制度走向成熟。
  三、一门三代皆忠烈
  马芳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万历七年(1579年),马芳因病归乡,两年后逝世,享年六十四岁。
  马芳有子二人,长子马栋官至都督,次子马林承父荫累官大同参将。《明史》记载马林“雅好文学,能诗,工书”,曾经上书“陈边务十策”。万历二十年(1592年),以制敌功进升大同副总兵,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擢署都督佥事,迁辽东总兵。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二月,马林参加明王朝征讨努尔哈赤的萨尔浒会战,受命统军从开原出击努尔哈赤,却在尚间崖之战中被努尔哈赤杀得全军覆没,他仅率数骑退守开原。四个月后的开原之战中,决意死守的马林,被努尔哈赤用精骑攻破防线,马林与其副将、参将、游击、守备等人皆力战而死。
  马林虽然有多个边镇的履历,但基本没与强敌较量过,所以在与后金的作战中一再失利,其军事才能不如他父亲。不过,马林却更被今人熟知,因为在大同古城华严寺大雄宝殿正门上方有一块匾,上书“调御丈夫”,就出自马林之手。
  马林共有五子,其中马燃、马熠,在尚间崖战死。马炯,天启年间官至湖广总兵,协讨贵州叛贼,跟随王三善至大方,数战皆捷,但不久大败,王三善自杀,马炯败逃,后病死。马飚为沔阳州同知,城被攻陷后,以身殉国。五子当中,马爌从小熟读兵法,天启年间为辽东游击,因数次立功,累升迁至徐州副总兵,在长江、淮河南北一带,多次剿灭叛乱。崇祯十二年(1639年),升任总兵,镇守天津,后移镇甘肃。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部将贺锦攻陷甘州,马爌战死。
  马家一门三代皆忠烈,为保大明江山忠心耿耿,至死不渝。
  四、繁华尽落总兵府
  马芳早已离我们远去,但关于他的故事仍在继续,一些曲艺、戏曲作品将他的故事搬上舞台,如京剧《马芳围城》、川剧《鱼鳞阵》和鼓词《香莲帕》等。大同周边区域甚至有人还将马芳视为有三只眼的马王爷的人间原型。
  在今天大同市天镇县新平堡村玉皇阁的东南方向,有一座建于明嘉靖年间的高墙大院,大门是砖混木结构硬山式屋顶,门的两侧立有精美的花样砖雕。大门内有一座砖雕照壁,壁前两侧有二门各通一进四合院,院内是典型的北方民间四合院建筑,均为瓦作单坡式建筑。照壁高3.5米,顶部迭道出椽,三踩单翘,头拱五朵,并饰如意花;两侧下出莲花柱,置花框,内作鸟形图,壁身四角作抹角吉祥花,内有舞狮,中心圆内为萧何月下追韩信,其造型独特逼真,栩栩如生,为民居建筑中少有的佳品。这处院落,是马芳原宅邸之一,属于总兵府的一个附属宅邸,原总兵府在这处院子的西边,已于20世纪70年代拆除。
  走进新平古堡,古韵悠悠,那种土黄的色调是长城古堡的本色,也是马芳府邸的基调,让人恍然之间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联想到了大同这片区域走出来的诸多名将,感受到了像马芳一样“堪比仲卿(卫青)之寒微,更兼子卿(苏武)之精忠”的家国情怀。

文/何昊 图/李航

  1、2.大同市博物馆明清厅局部。
  3.现存马芳府邸。
  4.马芳府邸照壁。
  5.《九边圣迹图》上的万全右卫城,马芳曾在此上演惊险的“空城计”。

(责编: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