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山西演艺集团董事长贺建平:

话剧《右玉》获奖之后的揭秘与展望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12月初的龙城微冷,但山西演艺集团里却洋溢着暖意。集团旗下的山西省话剧院《右玉》荣获2024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喜讯感染着每个人。这一殊荣不仅是对话剧《右玉》艺术创作的高度肯定,也为山西演艺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右玉》创作的幕后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山西演艺集团在此次获奖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未来又将如何借助这一契机推动山西文化艺术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山西晚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山西演艺集团董事长贺建平。
  真情打动导演疫情中曲折诞生
  对于话剧《右玉》诞生经历的曲折故事,贺建平至今想来都很感慨。“我是2018年年底到任山西演艺集团的。2020年的时候,我们想到做一部有一定影响力的廉政题材的作品,就先想到了做话剧《于成龙》。我深知一部作品的成败,导演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就把国内导演中擅长做这个题材的人选过了一遍,最终选中了国家话剧院的著名导演王晓鹰,他的作品中总有一些新的想法、新的表达。”
  贺建平当时并不认识王晓鹰,就托朋友找,几经周折。当时正值疫情刚开始暴发,王晓鹰正在长沙,他们不得不等候时机见面。“后来等这波疫情稍微平缓点,我立刻带着省话的院长张凯‘飞’去长沙。王导见了我们之后,觉得我们勇气可嘉,又看我们背了一兜子各种资料,被我们的真诚感动,当即答应。”贺建平回忆道。
  就在王晓鹰的团队紧锣密鼓地筹备了半年《于成龙》之后,省里希望山西演艺集团关注一下“右玉”这个题材,且能先拿出一个本子来。而巧合的是,编剧马连伦曾在他作为编剧的电视剧《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播出后,写好了话剧剧本《右玉》递到山西演艺集团。一切似乎水到渠成。
  但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容易,贺建平又一次找到王晓鹰导演商量,希望他能把《右玉》的导演也接下来,但王导起初说什么也不同意。一是《于成龙》筹划已久,二是王导本人对右玉这个题材不感兴趣,但贺建平却不放弃,在疫情期间几顾茅庐,拿出了山西演艺集团和山西省话剧院的最大诚意,终于说服了王晓鹰导演。
  王晓鹰导演的接手,给了《右玉》一次重生的机会。在封闭的创作环境里,创作团队与王晓鹰导演深入探讨剧本的每一个情节、每一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他们反复斟酌如何将右玉人民坚韧不拔的治沙造林历程生动地展现于舞台之上,怎样通过演员的表演、舞台的调度以及灯光音效等元素,完美诠释其深刻内涵。从黄沙漫天的场景模拟,到人物内心细微情感的表达,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无数次的打磨。而在创作完成后,王晓鹰称《右玉》是他投入最多感情的作品,且深深爱上了它。
  山西晚报记者至今都记得很清楚,2021年《右玉》在省话的排练厅最后一次大联排,台下人不多,记者在受邀观摩时还戴着口罩。虽然当时演员们还没有完全带妆,但充满真情的演绎深深打动了台下的嘉宾,大家都是抹着眼泪离开现场的。
  经过艰苦的创作与排练过程,话剧《右玉》终于登上舞台,并于2021年11月正式首演。此后,它便一路前行、一路开挂!
  克服一切困难让作品精益求精
  问及《右玉》能在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原因,贺建平说道:“首先,这部话剧紧扣时代脉搏,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其次,在艺术创作上,我们集结了优秀的编剧、导演、演员以及舞美设计等专业团队,从剧本的精心打磨到舞台上的每一个细节呈现,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山西演艺集团在话剧《右玉》的创作与推广过程中,是一个“撑腰人”的角色,充分发挥了组织协调与资源保障的作用。从前期的创作资金投入,到协调各方创作力量,再到后期的演出推广与市场运作,都进行了统筹规划与精心安排。“我们积极与省话剧院沟通协作,为创作团队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和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创新、潜心创作。同时,集团还利用自身的渠道优势,推动《右玉》在更多地区进行巡演,扩大其影响力与知名度。”贺建平说。《右玉》一路走下来,贺建平有一个心得:“从我们集团来说,就是克服一切困难,哪怕是疫情期间全国演艺活动都陷入停滞,也不放弃。无论是这个戏创作的时候,还是去外面展演,都是我们自筹资金。当然省委宣传部也给了我们最大的保障和支持。”
  正是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才有了如今的《右玉》。
  以获奖为起点培育山西文化品牌
  《右玉》获奖,无疑为山西演艺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山西演艺集团亦是如此。
  贺建平在采访最后也表示,会以《右玉》获奖为新起点,推动山西演艺事业再上新台阶。“一方面加大精品创作力度,继续挖掘山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新时代精神内涵,打造更多具有山西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另一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会聚一批优秀的编剧、导演、演员、舞美设计等专业人才,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机会。”
  与此同时,贺建平还表达了一个畅想,就是推动山西演艺作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无论是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还是创新演出形式与传播方式,都希望能提升山西文化艺术的吸引力与影响力,逐步培育山西文化品牌,让更多人了解山西、走进山西、爱上山西。
  应该说,《右玉》成功斩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不仅仅是对话剧本身的肯定,更是对山西演艺集团在特殊时期坚持艺术创作、积极整合资源、勇于突破困境的高度赞扬。它彰显了山西在文化艺术领域传承与弘扬地方精神的坚定决心,也为今后山西更多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树立了标杆,激励着广大文艺工作者继续扎根生活、潜心创作,用更多富有感染力的作品讲好山西故事,传递中国精神。

(责编: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