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桌子的故事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我家堂屋有一张小桌子,关于它的温暖往事要从我母亲讲的故事开始。
  母亲说,她跟父亲结婚后,到了我们现在居住的村庄白手起家。这里家家做砖做瓦,她也跟着做砖糊口,父亲给人家烧窑挣钱。他们有了一点积蓄,就买一点家具,慢慢地,煮饭的灶有了,吃饭的桌子有了。家里东西在变多,人口也在增加。
  母亲说,那时候夏天家里热,他们就在屋外搭个棚,用两张杌子拼在一起当个桌子在上面吃饭,家里人多了,两张杌子当餐桌太挤,于是他们决定打张桌子。他们买来了几棵树,请同事于师傅的儿子休息日上门帮忙打一张小桌子。
  那时候我大概六七岁吧,一天一大早,于木匠带了工具,他不停地量啊凿啊刨啊,桌面做好了,接着做桌腿,他又是开榫,又是打眼、开槽、拼装,到了傍晚,桌子终于成形。于木匠和父亲看着成品,感觉桌子的长度不够,于是于木匠灵机一动,在桌子两头加上了约5公分宽的木条,就这样,一天的时间诞生了一张小桌子。随后父亲买来桐油和漆,将桌子漆成了红棕色。
  有了这张小桌子,我们的生活方便多了。夏天小桌子被放在屋外阴凉的地方。小桌子是我们的课桌,也是父母切菜的操作台。早凉时,我们在小桌子上写作业,直到父母让我们腾出桌子吃早饭。吃完早饭,我们继续写一会儿作业,然后帮父母准备中饭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我们随着阴凉移动着桌子,一天的时间就在阴凉位置的变换中过去。
  吃过晚饭,我们会把小桌子搬到巷子上,巷子里有穿巷风。记得小桌子刚打好的那两年,晚上我和小姐姐两个人并排躺在小桌子上看星星,看月亮,传说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我俩都希望天上那几颗挨在一起的星星就代表我们一家人,永不分开;有时候一家人团坐在桌上,母亲对着我们扇着扇子,讲着她童年的故事。
  没有电风扇时,小桌子都在室外陪我们度过夏天。我想它肯定记得一些温馨的瞬间:我们一家人围坐在小桌旁吃着一日三餐;我们在小桌上劈蚕豆瓣,捡蚬子肉;父亲手把手教我们如何切菜伤不到手指;我们在桌子的一头写作业,母亲在另一头做针线活儿;九月初开学后,桌子上放着父母早准备好的晚饭,等着放学的我们到家吃饭……
  后来,家里有了电风扇,有了空调,夏天我们就不再搬小桌子到院子里乘凉了,但我们都一直记得那些年夏天小桌子的陪伴,记得小桌子上的温馨时光。

□高巧如

(责编: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