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失明的二哥活成了一束光
意外失明的二哥活成了一束光
(一)
二哥的名字里有一个“明”字。我想,父母亲当时一定是希望孩子长大后聪明伶俐,并且有一个光明的前景。但是,命运往往捉弄人,一次偶然的意外事故,这个带“明”字的孩子在十四岁的时候,不幸双目失明,陷入无边的黑暗。
诚如父母亲期望,二哥从小确实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脑子灵、反应快、办事利落。二哥在我们村的七年制学校上学,背书写作业时,别的同学还在苦思冥想,或者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他就和老师背了书,交了作业,跑到操场上打球、滚铁环去了。和小伙伴们上山砍柴,别人还在树林子里忙碌,他就砍好、捆好,爬到树上摘野果、掏小鸟了。等别人都砍好柴捆好了,再一起下山回家。
1974年早春,校长叫上高年级的男同学,从他家的粪场往自留地里担粪。有一个同学在粪堆里捡到一个手榴弹木把,劳动结束后,便带回教室里玩。那时节,北方的气候还有些冷,学校教室里生着炭火炉。晚自习时,班里几个男孩子出于好奇,把捅火箸烧红反复烫那个手榴弹木把。由于长时间埋在粪堆里,手榴弹把有些潮湿,烫了半天,也没有任何反应。
第二天早晨,也就是4月11日。早自习时,老师布置了背书作业,二哥很快就去老师办公室背完了书。出于好奇,二哥又拿起火箸在煤炉火里烧红,继续烫那个手榴弹把。此时的手榴弹木把已经变得干燥。二哥用红火箸一烫,便爆发出一声清脆的巨响。顿时,二哥的脸上、手上便血肉模糊。前排两个学生的后背也受了伤,是手榴弹木把里那个小小的爆发管里的碎铜片遇热爆炸伤了人。整个教室炸开了锅,立刻惊动了老师、校长,二哥被送到了村保健站。
一大早父亲去生产队的地里上工去了。我当时在学校上三年级,那时,弟兄们多,男孩子们又爱惹事,出于兄弟情谊,平时谁在外面闯了祸,或者惹下事,都要互相包庇。所以,得知二哥被炸伤后,我回到家里也不敢和母亲说,还是村里别的人跑到我家告诉母亲的。母亲一边责备我,一边飞也似地跑到保健站。我随着母亲也到了保健站,二哥脸上已经蒙上了厚厚的白纱布。
在村保健站住了两天,医生解开纱布,二哥发现眼前黑咕隆咚,什么也看不见了。于是,父母亲当即找人用担架把二哥抬到了县人民医院。诊断出来,二哥的两只眼睛瞳孔损伤,基本断定已经双目失明。父亲无奈,只好带着二哥回到家里。
在村保健站耽搁了时间,让二哥终身走进了黑暗,家人们心中充满了自责。
后来,听村里一个河北籍的舅舅说河北邢台医院可以看眼病,父亲就带着二哥到了邢台,取了一些中药回家,服用一段时间也没有任何效果。
记得那时,二哥经常一个人在家里嘤嘤哭泣,母亲一边干家务,一边在偷偷抹眼泪。父亲劳动回到家里,看着二哥在两孔窑洞里摸索着走来走去,也不住地唉声叹气。
(二)
那时,在农村,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来说,不外乎两条出路:要么,到县盲人宣传队,跟着学说书;要么找一个算卦先生,学拆字算卦。父母亲也曾商量过,趁着孩子还小,记性好,要不让二哥去县里的盲人宣传队,学说书吧。但是,想想盲人宣传队也经常挨饿受冻,有时还会被一些淘气的孩子用小石块、土块投掷。想到这些,父母亲打消了让二哥学说书的想法。
1976年的一天,转机终于出现了。县盲人宣传队一行七八个队员,到我们村里说书。父亲把其中一个姓郭的队员领到家里吃派饭。一方面想了解一下盲人宣传队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想说说家人的担忧。当这个队员得知我二哥的情况和父母亲的想法后,给父母亲介绍说,太原有一个盲童学校,专门招收适龄学生学习盲人按摩技术,给人治病。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喜讯。
父亲当机立断,和母亲做了简单的准备,第二天就带着二哥,背着铺盖卷去县城,坐上班车到了太原,辗转到了盲童学校,找到学校领导,陈述了二哥的遭遇和家里的想法。
当时,太原市盲童学校主要招收太原市户口的学生,而且,学生毕业后,当地政府给毕业生安置就业。学校领导十分同情二哥的不幸遭遇,也非常喜欢二哥的聪明伶俐,同意可以破格录取二哥,但是,毕业后不能在太原安置工作。父亲如同一个掉进大河里的人,终于抓住了一根稻草,对学校领导千恩万谢,说只要孩子能够来学习,毕业了自己想办法。就这样,父亲把二哥安顿到太原市盲童学校。二哥再次走进校园,开启了中医按摩学习生涯。1978年,二哥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太原市尖草坪人民医院当了一个月临时工后,不得不回到沁源老家,在自家的窑洞里开起了按摩诊所。
十里八乡的人们,听说蔚村有一个孩子会按摩治病,口口相传,腿疼的、腰痛的,患小儿麻痹的,陆续都到我家找二哥按摩治病。二哥每天有事做了,还小有收入,一扫以前的愁眉苦脸,变得热情开朗起来。父母亲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三)
二哥是一个勤于思考、也善于思考的人。他在家里,给乡亲们一边按摩治病,一边思考:同样是盲人按摩学校毕业的学生,太原市的学生毕业后,政府给安置工作;户籍是长治市的学生,就不能享受这方面的政策。思来想去,他认为,主要原因是长治市当时没有这方面的学校,没有这方面的毕业生。所以,当地政府也没有往这方面考虑。思忖再三,二哥摊开他的盲文纸笔,给时任国家领导人写了一封信,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自己的困境和想法。
家里人都想,国家领导人多少大事缠身,一个盲人的信,还不知能不能转到领导人手里。没成想,几个月后,二哥的信访件批转到了沁源县委。1979年,县里开三干会,讲到民生问题时,时任县委书记点到上级领导逐级对二哥信访件的批示问题,要求县民政局、教育局、卫生局和公社领导高度重视,了解情况,参照太原市的做法酌情处理。
1979年5月,二哥终于被安置到中峪乡卫生院工作,医院专门开设了中医按摩门诊。出于对党和政府领导关怀的感激之情,二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为当地众多的风湿性关节疼痛患者解除了病患。
乡亲们口口相传。特别是乡政府有一名退伍军人,孩子患小儿麻痹后遗症,两腿肌肉已经萎缩多年,四处求医,效果甚微,成为一家人的一块心病。家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领着孩子到乡卫生院找到二哥治疗。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按摩理疗,配以口服中药,孩子双腿的肌肉奇迹般地恢复了生机。孩子的父母逢人就说,二哥是华佗再世,是他们家的活菩萨。
我们家人发自内心真诚地感谢党,感谢那个伟大的时代,感谢那些素昧平生,救我们一家于水火之中的好公仆、好心人。
(四)
因为双目失明,二哥不能像常人一样读书看报。自己就买了一个收音机不离身,一有时间就收听电台广播。不仅收听卫生健康节目,而且国内外新闻,天文地理,文史经哲,国防军事,无所不听。说起什么来都头头是道,比周边一些明眼人都懂得多,同事们交口称赞。
1980年的一天,二哥在收听广播时,了解到一条省盲人中级卫校招生的消息。他如获至宝,就和父亲商量想报名参加考试。因为家里人口多,经济困难,二哥在盲童学校上学时的借款,还没有还清,我和三个弟妹正分别上高中、初中和小学。父亲考虑二哥已经有一份工作,担心再去太原上学,开销大,怕供不起,不同意报考。二哥执意说,只要能够考上,贷上款,也想上学,将来毕业了挣上钱自己还。因为那时中专学校毕业包分配。多年担任村干部,眼界开阔,思想开明的父亲,狠狠心同意了。二哥心花怒放,凭着前几年在太原盲童按摩学校打下的扎实知识功底,加上三年多积累的临床诊疗经验,终于以高分被省盲人中级卫校录取。
但是,当时信息闭塞,到1980年10月份,还没有接到通知。省盲校工作人员几经周折,把电话打到村委会办公室追问,说通知早就发到县民政局了,怎么已经开学了,没有见考生报到。父亲到县民政局了解,才知道是民政局的一个工作人员给扣押了。原来,民政局的这位工作人员,看到有这么好的机会,就想偷梁换柱,想让自己的一个的小舅子(也是盲人)去顶替上学。父亲找到民政局的领导反映了情况,民政局的领导核实情况后,批评了那位工作人员,给父亲拿上通知。二哥终于如愿以偿,到省盲人中级卫校报了到,开启了四年的中专学习生活。
1984年,二哥以优异的成绩中专毕业,因为在校期间品学兼优,毕业后留校任教。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教学岗位要求,他当年又报考了北京光明中医药大学进修,通过四年的艰苦学习,取得了专科文凭。由于教学业务突出,晋升副教授,并升任学校教务副主任,从1994年开始,又兼任附属医院副院长。2002年,二哥又报考了新疆医科大学盲教班半脱产进修,两年后取得本科毕业证书。
(五)
近四十年的教学和医疗生涯中,二哥先后教授学生七千多名,为近万名盲人孩子传授了中医按摩专业技能,使这些孩子成为了社会的有用之才。经他手按摩诊疗的患者超过一万人,为这些患者解除了病痛。二哥担任学校中层和附属医院的领导后,积极协助校院主要领导,推动教学医疗改革,坚持开门办学,校企合作,先后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中医按摩医院进行交流合作,既学到了先进发达地区的教学医疗管理经验,又为学校、医院和学生个人增加了收入,实现了教学质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丰收。
二哥还不断对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进行总结,用盲文纸笔写下50多万字的教案和学术论文,并有20多篇学术论文分别发表在国家、省市的多家学术期刊上。二哥整理的《黄氏二十四节气中医养生》入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鉴于其在全省中医按摩教学医疗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被省卫生厅授予“三晋名医”称号。1993年9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和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奖章”,2000年3月,其“眼明袋泡口服制品及其制法”获得国家专利证书。由于其学术论文对中医按摩的造诣和影响,先后4次受邀参加在北京、香港和韩国举办的中医按摩国际学术会议,在会上宣读了自己的学术论文,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二哥写的有关“小儿斜颈的推拿治疗”论文被《中医骨伤杂志》刊登,在国际上引起关注好评;1999年,应瑞士中华中医按摩中心之邀,到瑞士苏黎世进行中医按摩学术交流和教学达三个多月,获得国际同仁赞誉。二哥退休后,也不得清闲,被省城两家中医按摩诊所和名医馆聘请,继续为患者服务,节假日也不休息。我劝他要注意身体,注意劳逸结合。他说:“退休了,整天没事做,也闲得慌。趁着现在身体还行,还能再给患者们服点务;顺便再多带几个徒弟,也算对社会的一点回报和贡献。”
二哥的家庭生活也十分如意。他有幸结缘了一位聪慧睿智、贤淑善良的姑娘,四十个年头,两人相濡以沫,风雨兼程。二嫂不仅精心照料二哥的生活起居,还帮他周详协理学习工作。如果没有二嫂情深似海的奉献,二哥的生活、工作是无法想象的。“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
从十四岁双目失明,二哥虽然也自卑彷徨、悲观失望过,但是,从来没有自暴自弃过;硬是不向命运低头,在黑暗中奋力拼搏,不仅自己追逐光明,也用自己的双手为别人带来了光明。
沁心(长治)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