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读唐诗——一个互联网人的读诗小课
卢照邻《曲池荷》:你想做一朵花,还是一根草?
心读唐诗——一个互联网人的读诗小课
卢照邻《曲池荷》:你想做一朵花,还是一根草?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春天有百花盛开,夏天只有一种花,还不是在地里的草木,而是长在水里的荷花。要描写夏天的意象,荷花是常见的,荷花下面是莲藕,荷花旁边是莲蓬,里面是莲子。荷花和人的关系,不单单是审美,还有食用、药用等等,因此荷花的生命力更顽强,又生长在水中,在古代以土地为根源的人看来,更像是异域。春季的百花可以形容世间的女子,而荷花更常见的是和神仙联系在一起。观音端坐的是莲花台,何仙姑拿手的装扮也是荷花。因为这种仙气,而莲蓬莲子又多,荷花在古代也是吉祥脱俗的寓意,用来比喻多子多福。
卢照邻是“初唐四杰”,另外三位王勃、杨炯、骆宾王都是少年成名,之后命运坎坷。卢照邻出自“范阳卢氏”,是唐朝赫赫有名的大望族。在古代社会尤其是唐朝,是非常讲究贵族出身和贵族精神的,王维出自另一个大望族“太原王氏”,像柳宗元、王之涣等诗人也都出自望族。
出身好,往往少年成名,卢照邻年轻时被人视为天下第一才子,像他的名字一样:旭日初升、照耀四方。但他终身被疾病折磨,身体一步步失去了机能,最终手不能动也不能走路,瘫在床上。这样的遭遇让他的才华没有得到尽情的释放,但这样的遭遇也让他的诗歌中有华丽,也有命运的无奈;有自由,也有伤感。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这是描写荷花的景色,景物描写的作用是让读者最大程度地沉浸到和诗人一样的情境中,让人身临其境。好的景物描写是有方法的,可以先远后近,也可以像这样先描写闻到的气味,再描写看到的细节。好的描写就是不要加形容定语比如“美丽的荷花”“暖和的阳光”“平静的湖面”,或者加一些副词“极其美的荷花”“格外亮的阳光”“非常平静的湖面”。因为这些只是作者自己知道,读者是感受不到的,只能感受到你很用力。写作时最好是用“感同身受”的共情描写方法,如“极其美丽的荷花”就不如“在水中翩翩起舞的荷花,所有的鱼儿都给它伴舞”更容易共情,比如“暖和的阳光”就不如“沙暖睡鸳鸯”更直观。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荷花敢在夏天一枝独秀,可见它是绝顶高手,但诗人同时又感叹了这样的高手,也有落幕的一天。无论是四大美人和四大才子,青春和美丽往往都是一瞬间的事情,终究难敌落寞的结局。我们看历史上这些风采超群的人,大多老来凄凉。才华和美貌好像一个你和命运交换的筹码,它给了最灿烂的台上一分钟,也必将会给你漫长煎熬的台下时光。人们会在夏天欣赏荷花、赞叹荷花,但秋天它孤独飘零时,又有几个人知道呢?那时谁又会在岸边来看荷花呢?
如何来看待这样的命运?你选择做一根草,还是一朵花?做草,寂寂无名,一岁一枯荣,生命力顽强,但活了一辈子和活一天没什么区别,不会绽放;做花,绽放花期,繁华一时,但好花不常开,只有短短的赏花期,看到了自己最美的样子,但必然会看到残酷的凋落。
卢照邻在看荷花时也许是看到了自己。看花,花开的时候不等人,花落的时候却令人惋惜;看草,风吹草低,每根小草都没有名字,一片小草才是风景。也许他不想做花,只想做无名的小草。
十八花生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