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师称谓多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教师是一个最值得尊敬的职业,从古自今,传授知识的人皆被人们敬重。在古代,教师有很多尊称,下面这些教师的诸多称谓,皆表达了对教师的赞美与敬佩。
  师长。古代视老师为尊长,师长是古人对教师的尊称。《周记·地官》载:“三日顺行,以事师长。”
  师傅。古代原本是太师、太傅、少师、少傅等官职的合称,因为这些职位负责教习太子,所以师傅也成为古代老师的代称和尊称。《谷梁传·昭公十九年》载:“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夫子。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成为对老师的尊称,尤其流行于旧时私塾。《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山长。是古代对山中书院主讲教师的称谓,其出处源于《荆相近事》。五代十国时期,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受业者众多,蒋维东被尊称为山长。此后,山长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元代时,各路、州、府都曾建有书院,设山长。明清沿袭元制,乾隆时期曾一度改称院长,清末仍叫山长。废除科举之后,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废止。
  师父。古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所以古时也将老师尊称为师父。《吕氏春秋·劝学》曰:“事师之犹事父也。”
  西席。唐以前,俗以东向座为尊。宾客至,必请入西席面东而坐,故尊称私塾教师为西宾,亦称西席。
  教习。明代翰林院学官兼教师,称教习。清末,学堂兴起后,其教师沿称教习。
  教授。原为宋代学官,掌学校课试等事,后用以对教书先生的尊称,现作高等学校教师职称。
  讲师。古为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的教师,今为高等学校教师职称。
  助教。古代学官名,始于晋,协助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南北朝、隋代相沿设置。唐代国子学、太学、广文馆、四门学等都设有助教。明、清两代,仅有国子监助教。今为高等学校教师职称。
  先生。古时对“门馆”“私塾”老师中年长者的尊称。《礼记》注:“先生,老人教育者。”《孟子》注:“学士年长着,故谓之先生。”
  经师。汉代指儒学学官,后指传授儒家经典的教师。《王文宪集序》载:“经师人表,久资复实。”
  教谕。原为宋代京师小学和武学中的学官名。明清时期,县设“县儒学”,作为一县之最高教育机构,内设教谕一人,另设训导数人。训导,指辅助教谕的助手。府学教谕多为进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
  师保。原为古代辅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员,亦师亦保,统称师保,后来泛指老师。《易·系辞下》曰:“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门馆先生。宋元时代对家塾老师的称谓。
  门客。宋元时代,对家塾老师的又一个称谓。
  师资。先秦时代,对老师的敬词。
  博士。先秦时代的国学老师。
  上述诸多教师称谓,从中国历史文明中一步步走过来,到了今天,教师职业在世人心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教师这朵文明之花,也开放得更加璀璨夺目。

□卜庆萍

(责编: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