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姓奉共叔段为得姓始祖
段姓奉共叔段为得姓始祖
寻根溯源
1.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及《史记·郑世家》等资料所载,春秋时郑武公少子共叔段后裔,以王父字为氏,是为河南段姓。
2.据《史记·老子列传》所载,老子之子宗,春秋时为魏国将领,受封于段干,人称段干木,子孙有段姓。
3.出自鲜卑后裔。据《姓氏寻源》、《辞海》等资料所载,鲜卑人檀石槐之后段务目尘、段匹等西晋时受封领地,族人多段姓,十六国时被后赵帝石虎所占,族人与汉人杂居,遂被融合。
4.云南段姓宗源有二:其一,据《姓氏寻源》所载:“云南蛮段氏,魏末段延没蛮代为酋帅,裔孙凭入朝拜为云南刺史,本出武威(今属甘肃)。”其二,后晋时,白蛮人段世平建大理王朝(治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段姓为其大姓。
5.潞西德昂族道普雷氏,满、蒙、土、苗等均有段姓。
得姓始祖
共叔段。春秋时,郑武公妻子武姜生长子寤生时,难产以为怪,遂不喜欢;生少子段时顺利,且段生的一表人才,很讨武姜欢心,于是请求武公立段为太子,武公以长幼顺序没有答应。庄公寤生即位后,武姜请求把制(今河南荥阳市区西北)封给段,庄公不同意,而把京城(今河南荥阳)封给弟弟,人称“京城太叔”。太叔恃母爱,并以武姜为内应公开招兵买马企图夺兄之位,就在他一切准备就绪即将行动时,早有防备的郑庄公先发制人,突袭京城,大败段。段逃到共(今河南辉县),称共叔段。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奉共叔段为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依“寻根溯源”所述,段姓发源地有四:①共叔段逃逸之地共,今河南北部辉县一带;②魏将宗,其国所辖在今山西东南及河南北部一带;③鲜卑段姓受封之地位于辽西;④云南。早期段姓以陕西、甘肃一带繁衍最旺,以后段姓大致以此二地为主迁地,扩播四方。西汉时,段印任北地都督,玄孙段贞任武威太守,子孙遂在此世居,日益族大人众,形成武威郡,尊段贞为开基始祖。魏晋南北朝之际,段姓或因仕宦,或因避战乱而迁往各地。段贞后裔段荣任北魏定、秦二州刺史,段诏任北齐太宰左丞相,封平原忠武王,段嗣元任郑州刺史,段楹任大理司直并隋、朔二州刺史,段纷任后魏晋兴太守。此支段姓可谓仕官累累,簪缨不绝。另有鲜卑段姓世居之地被后赵帝石虎所灭,族人遂与汉人杂居,而日渐相融。唐代段姓仍以北方人口居多。此期段姓仍多入仕,主居于陕西西安及河南一带,人丁兴旺,家族庞大,有段文昌任穆宗时宰相。后晋有白蛮(白族前身)人段世平建大理王朝,其子孙相继统治达三百一十七年之久,致使段姓在云南发展迅速,今日大理段姓仍位居大姓之一。宋元时,北方段姓为躲避金人南下及蒙军入主中原所带来的战祸,而纷纷南下,为南方段姓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明代有山西大槐树籍段姓迁于山东、河南、河北、甘肃、陕西、湖北等地。清代段姓无大规模迁徙之举,各地段姓繁衍平稳,覆盖广泛。
宗族特征
1.段谐音断,引果断之义,当机立断不失为段姓优良作风。
2.段姓族人多英武,历史长河中,留下过段姓帝王之浪涛,实为家族荣耀史锦上添花之笔。
3.段姓字行有序,辈分明晰。如段静朗所修《段氏宗谱》,内有安徽段姓一支字行为:“承宗祖绪,光宜庆昌。”
大槐树寻根
明洪武至永乐年间,为恢复生产、充实国力、发展经济,使人口均衡,明朝政府于洪武初年制定了移民屯田的复兴之策,开始了迁民戍边的非常之举——洪洞大槐树移民。移民活动历时近50年之久,达到1230个姓氏、150万移民之众,段姓为洪洞大槐树重要的移民姓氏之一。
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段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段姓祖先神位供奉在大槐树景区祭祖堂五号供橱。
山西晚报记者 白洁
(资料来源: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
延伸阅读
段坚:创办书院,惩贪治腐
段坚(1419—1484年),字可久,号柏轩,又号容思。正统九年(1444年)考中举人后,在兰州段家台宅中设馆受徒,因号容思,授业之地被称为容思书院,这里也是甘肃最早的书院。
段坚于景泰五年(1454年)考中进士,后被朝廷派往山西,编纂《山西志》,后返回兰州候缺。天顺三年(1459年),段坚被朝廷任命为山东登州府福山县知县。福山县是座海岛,段坚感到要改变这一“民穷俗陋”的地方,就要从发展教育着手。他修县学、建社学、育童士,办学需要教材,下令刻印《文公小学》作教材,他还亲手编印了通俗读物《教民俗语》送给百姓,教育成人学习。起到的结果却是“政教大行”“吏不敢欺”“士民仰戴”,社会风气为之一变。成化元年(1465年),段坚擢升莱州(今山东莱州市)知府。离开福山时,段坚受到当地百姓的夹道欢送。
到达莱州后,段坚依然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同样产生了“教化大行”的效果。成化八年(1472年),他又改任河南南阳知府,他一到任,即召集州、县学官,创立了多所书院。还召集“郡庠”及属诸生,亲自讲解五经要义。他还创刻了《二程全书》和《崇正辩》,并亲自作序。另一方面,他还惩贪治腐,对于官吏中的不法分子,“案问不贷”,经过几年的治理,“民风翕改观”。成化十七年(1481年),段坚奏请回归故里。南阳的百姓得知段坚要走的消息,夹路为段坚送行。大家流着眼泪抢着为段坚挑行李,可是“行李萧然”,“仅有祭器、书卷十数箧”。
段坚回归故里后,在容思书院以“奉先、事兄、教子、睦族、善俗”为旨,潜心授徒。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